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专业提供药品招商、药品代理、医药招商、保健品招商、医疗器械招商、医药原料供求的网络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疗保健

荜澄茄的功效与作用(荜澄茄作用与功效)

时间:2024-01-09作者:fangzhe8666分类:医疗保健浏览:86评论:0

Hello, everyone,如果您还对荜澄茄的功效与作用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讲讲荜澄茄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包括荜澄茄作用与功效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小茴香的功效与作用
  2. 荜澄茄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3. 桂枝尖的功效与作用

一、小茴香的功效与作用

小枣磨茴香挥发油、茴香脑对青蛙都有中枢麻痹作用,对蛙心肌开始稍有兴奋,接着引起麻痹。对神经肌肉呈箭毒样麻痹,肌肉自身的兴奋性减弱,由小茴香提取的植物聚多糖有抗肿瘤作用。挥发油对真菌孢子、鸟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灭菌作用。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小茴香对家兔在体肠蠕动有促进作用。茴香脑2.5×10-5g/ml对小鼠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浓度增高则出现松弛作用,松弛的肠管对乙酰胆碱亦无反应.

小茴香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汁固体成分增加。

由于多食茴香会有损伤视力的副作用产生,不宜短期大量使用,每天应以10克为上限。而性燥热,较适合虚寒体质食之,每次食用的量也不宜过多。具有小茴、怀香、谷香、甜茴香、茴香子之称的茴香,学名:Foeniculum Vulgare,利用部位:叶、种子,使用剂量:新鲜茴香5~10克,干燥茴香3~5克,茴香种子4~5克,冲泡方式:以热开水冲泡。

但茴香菜属于含钠很高的蔬菜,吃茴香要考虑钠的摄入量问题。按照我国食物成分表,每100克茴香含有186.3毫克钠,而每100克冬瓜的含钠量仅为1.8毫克。因此,用茴香做馅儿要少放食用盐。

高血压、肾脏病患者在选择使用茴香时尤其要谨慎,不能过多食用。此外,芹菜和茼蒿中的钠含量也比较高,烹调时应该尽量少放盐,甚至可以不放盐。

由于多食茴香会有损伤视力的副作用产生,不宜短期大量使用,每天应以10克为上限。而性燥热,较适合虚寒体质食之,每次食用的量也不宜过多。

《本草汇言》:倘胃、肾多火,得热即呕,得热即痛,得热即胀诸证,与阳道数举、精滑梦遗者,宜斟酌用也。

《本草述》:若小肠、膀胱并胃腑之证患于热者,投之反增其疾也。

《得配本草态庆》:肺、胃有热及热毒盛者禁用。

小茴香(盐炒)、枳壳(麸炒)各一两,没药半两。诸药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圣惠方》)

小茴香子、良姜、乌药根各6g,炒香附9g。水煎服。(《江西草药》)

小茴香一两(炒),枳壳五钱(麸炒)。上为末。每服三钱,盐汤调下。(《袖珍方》)、

治脾胃虚寒,气滞腹胀,胃口不好

小茴香、陈皮、党参、乌药各9克,生姜6克。水煎服,日1剂。

茴香(炒)、苦楝(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帆岩握温酒一盏,食前调服。(《济生拔萃》)

茴香不以多少,淘净,入少盐,炒为末,用纯糯米餈一手大,临卧炙软熟,蘸茴香末啖之,以温酒送下。(《普济方》)

小茴香6g,桑螵蛸15g。装入猪尿胞内,焙干研末。每次3g,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小茴香、香附、白芷各10克,乌贼骨、炒田七粉各15克,延胡12克,大黄6克。

荜澄茄的功效与作用(荜澄茄作用与功效)

用法:共研为细末,装入1号空心胶囊内,每日服3次,每次用温开水送服3粒,空腹时服。不但可止酸、止痛,而且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小茴香、枳壳各12克,台乌药10~12克,川厚朴8~12克,佛手8~10克,陈皮、甘草各8克。用法:加水煎成300毫升,每日分2次温服。

面色苍白无光泽,舌质淡,苔白,疼痛处得热则舒,疼痛严重者呕吐,脉虚无力:小茴香、川芎、当归、香附各10克,淡吴茱萸3克,姜半夏、炒白芍各12克,延胡、党参各15克,炙甘草8克。

小茴香、当归、白芍、香附、延胡索各9克。水煎服,日1剂。

主要表现为阴囊肿大,肿块与阴囊皮肤并不粘连,且肿块如囊样,或经医院确诊为睾丸鞘膜积液者:小茴香15~18克,川楝子(炒香)15克,橘核12~15克,猪苓18克,台乌药12克,青皮、赤芍各10克,海藻12克,蜜枣4枚。用法:加水煎成400毫升,每日分2次服。

小茴香、柴胡各10克,荔枝核32克,青皮、赤芍各8克,延胡、川楝子(炒香)、川厚朴各12克,橘核20克,昆布15克(先洗去盐分),蜜枣3枚。

小茴香12~15克,台乌药、八月扎、虎杖各15克,鸡内金12~18克,金钱草20~30克,甘草10克。

小茴香、香附、白芷各10克,乌贼骨、炒田七粉各15克,延胡12克,大黄6克。共研为细末,装入1号空心胶囊内。每日3次,每次3粒,空腹服。不但可制酸、止痛,而且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小茴香、柴胡各10克,荔枝核32克,青皮、赤芍各8克,延胡、川楝子(炒香)、川厚朴各12克,橘核20克,昆布15克(先洗去盐分),蜜枣3枚,加水煎至400毫升,每日分2次温服,可连服3~5剂。

茴香(炒)、木香、荜澄茄(去蒂).共为末.外以青盐为末入糯米粉内煮糊为丸.每服三四十粒盐汤下.(《澹寮集验方》青盐下气丸)

用茴香、橘皮烧灰存性为末敷干则油调.(《卫生易简方》)

小茴香捣末敷之小茴香20g,开水冲泡代茶饮,于1.5小时内服完。旋即电针肾俞、膀胱俞、阿是穴及同侧足三里,然后跳跃跑步0.5小时,每日1次。治疗37例,结果排石率为62.1%,总有效率为94.6%。

增强药力,下行则温肾散寒之功较著,宜用于肾阳虚弱.下元不固,小便清长,遗尿遗精,尿频早泄及尿失禁等;对于妇人腰酸腰痛,月经衍期,经行腹痛,月经色黑挟血块等下焦虚寒证,也可用之。中则具暖胃行气,温脾助运之功,可用于脾肾阳虚、胃寒气滞之食欲不振、食后胃脘饱胀、暖气、呕吐、腹痛、便溏等证。配胡芦巴

温肾散寒之力倍增,并有较强的止痛怍用,是治疗寒疝阴肿、少腹冷痛的主要药对之一。如《仁斋直指方》胡芦巴散、《和剂局方》胡芦巴丸等疗疝专方中,都选用了本药。此外,也可用于治疗寒湿脚气、腿膝酸痛、步履无力等症。

专入下焦以泄阴邪,一长于泄水湿,一长于泄寒气,相辅相成,同奏散寒消肿、止痛疗疝之功。临床用于治疗下焦虚寒、气滞水停所致的阴囊肿胀坠痛、二便不利之寒湿水疝,疗效颇佳。

其性一寒一热,寒清温通,相使合用,为理气疗疝之良剂,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本经逢原》云:“川楝所主乃囊肿茎强木痛湿热之疝,非痛引少腹、厥逆呕涎之寒疝所宜。……夫疝瘕皆由寒束热邪,每多掣引作痛,必需川楝之苦寒,兼茴香之辛热,以解错综之邪。”

既能降逆散寒,又能温中止痛,温而不燥,治寒疝气逆腹痛等证。

(1)茎可拿来搭配生菜色拉。茎叶是很好的蔬菜。叶片剁碎加入料理中,特别适用于油腻的鱼类菜肴。

(2)种子则被当做香料,也可泡成香草茶,可助消化。一般人大多撷取它的叶和种子制成花草茶,辛香的味道,可能有些人不喜欢,可以加些蜂蜜中和味道。止呕吐、消胃胀气、开胃,治疗膀胱炎。种子加大麦茶冲泡,可增加母亲的奶水。哺乳的母亲,很适合饮用茴香茶;可帮助消化,帮助新陈代谢。辛辣而香气独特的口感,加一点蜂蜜或枫糖浆饮用风味更佳,也可加入少量肉桂压味。由于气味独特浓厚,若调制成复方花草茶,茴香用量宜小,如此就可生出画龙点睛的效果。用量过多反而会把其它花草的香气掩盖掉。

(3)小茴香最适合拿来煮鱼,此外拿来烤面包、制作点心也非常适合,其刺激性的香气味人们带来食欲。

原料:冷水面团1份(约2杯面粉量)、茴香1把、猪肉馅375克

配料:酒1大匙、酱油2大匙、鸡精、盐小半茶匙、麻油

(1)先和面。在面里放个鸡蛋和面会让饺子皮筋道些,而且出锅的时候不爱粘连在一起。和好面,盖上盖儿防止水分蒸发。

(2)做肉馅儿:往肉馅里加入料酒、盐、鸡精、五香粉、蚝油、香油,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不停的搅拌,搅拌的同时可以加些水,最后放酱油,搅拌至粘稠就可以了,然后放入葱姜末。

(3)把茴香切碎,放肉拌好的肉馅儿中。

(4)每张饺子皮包入馅料少许,捏成饺子,放入开水中煮至浮起,反复点水两次后,即可捞出食用。

鲫鱼2条,小茴香5g,油,盐少量。鲫鱼去鳞,肠脏,洗干净;两面各划上三刀斜刀,小茴香冲净,浸泡一会儿,把鱼放置在盘子里,洒上茴香,油,盐。把盘子放进锅里,隔水用小火蒸熟就可以。健脾,理气,止疼。比较适用于男子疝气。

小茴香120g,黄酒500g。小茴香炒黄,置干净器,加黄酒煮数沸,候凉,放到瓶中备用。每天三回,每回饭前温饮一至两杯。用于治疗寒疝少腹疼,睾丸偏坠牵引腹疼,女性带下,脘腹疼痛胀闷,不思饮食,呕吐。

炒小茴香30g,粳米200g。把小茴香装入纱布袋内扎口,入锅加水先煮半个小时或者40分钟弃药包,然后加入洗干净的粳米和适量的水同煮到熟。酌加精盐,味精调味就可以。早晨和晚上趁热服。健脾开胃,行气止疼。比较适用于慢性胃炎脘腹冷痛,纳差等。

小茴香6g,猪腰子一只。小茴香在热锅里略炒片刻,待脆后打成细粉;将猪腰子撕去皮膜洗干净,尖刀从侧面划一条长约3cm的口子,再向里扩展成三角形,接下来塞人茴香末,并用麻绳将开口处缠紧待用;将锅置中火上,倒进卤汁,调好昧,放进猪腰子煮沸后约半小时就可以拿出,解开绳子将猪腰子剖成两瓣,再除掉腹膜,切成片装盘即可。佐餐服用。用于治疗肾虚腰疼和寒温腰疼。

小茴香60g,干姜15g。小茴香,干姜煎煮,红糖为引。每天3回。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气虚下陷所导致之白带。

茴香15g,食盐4.5g,两个鸡蛋。茴香食盐同炒焦研细,和鸡蛋煎饼。用米酒送服,连续服用四天。用于治疗鞘膜积液。

孜然,学名孜然芹,也称安息孜然,又名安息茴香,属伞形科孜然芹属,1一2年生草木植物。原产埃及,埃塞俄比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前苏联、伊朗、印度及北美有栽培。我国新疆、甘肃河西走廊为主要产地。孜然果实可入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胃寒腹痛等症,是重要的药材和化妆品添加剂。孜然果实粉末是西北地区维吾尔族、回族、克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群众重要的调料,尤其常用于烧烤肉食中,风味独特,是肉食品的最佳佐料。

小茴香又称茴香、香丝菜,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全株具特殊香辛味,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称“茴香”。常用于肉类、海鲜及烧饼等面食的烹调。

优:质量好的小茴香,颜色偏土黄色或者黄绿色,形状像稻谷状,粒大而长,质地饱满,鲜艳光亮,有浓浓的甘草香味,柄梗、杂质较少。另外一定要看茴香的干湿度,通常购买时,选择散装较好,如果是瓶装的,可将瓶子倒过来,如果流淌顺畅,则干度较好;如感觉发黏,则有些受潮。

劣:不好的小茴香颜色发绿,大小不均匀,抓起来会有很多杂质、粉尘。闻起来气味不好,没有甘草的香味。

小茴香是常用的温里药,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中的功效,同时,也是常用的香料,常用于烹饪中。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的果实,其幼苗在北方还常被作为蔬菜食用。伞形科植物往往形态相似,特别是果实,经常会被混淆,市场上偶见以伞形科植物莳萝的果实冒充小茴香使用的,要加以鉴别区分。

果实长椭圆形,有的稍弯曲,长4~8毫米,直径1.5~2.5毫米,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柄,背面有纵棱5条,有特殊香气,味微甜、辛。

外形和小茴香相似,但较小且圆,为广椭圆形,扁平,长3~4毫米,直径2~3毫米,厚约1毫米,背棱稍突起,侧棱延展成翅。

大茴香又称大料、八角茴香,其味甘甜,有强烈的特殊香气,它的果实比硬币稍小一点,可以作为香料或调料。

小茴香有一股特殊的茴香气,其外观如谷子般大小,扁扁的,果实可作为香料,茎叶可作为食用的一种蔬菜。

大茴香与小茴香的区别:大茴香外观有八个角,呈深棕色,角瓣厚实,尖角平直,蒂柄向上弯曲;小茴香的外观和颜色都与谷壳很相似。

功效:大茴香有增加肉香味、增进食欲的功效;小茴香有散寒止痛、温肾缩尿和开胃理气的作用。

二、荜澄茄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别名】山苍子、山鸡椒、山香椒、山香根、豆豉姜、木姜子 [海南]

【来源】本品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山鸡椒 Litsea cubeba(Lour.) Pers.[L. citrata Blume],以果实(荜澄茄)、根及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根、叶全年可采,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全体无毛,有强烈姜香。根圆锥形,灰白色。茎皮灰褐色,小枝细长,幼时被短毛。叶互生,叶柄长达1厘米,长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上面亮绿色,下面灰绿色,幼时被毛,后无毛。春季先叶开淡黄色小花。果球形如黄豆大,香辣,成熟时黑色,基部有6齿状宿存花被。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网状皱纹。基部偶有宿萼及细果梗。除去外皮可见硬脆的果核,种子1,子叶2,黄棕色,富油性。气芳香,味稍辣而微苦。

【归经】归脾、胃、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根:用于胃寒逗枣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郁滞,小便浑浊。叶:外用治痈疖肿痛,乳腺炎,虫蛇咬伤,预防蚊虫叮咬。子:感冒头痛散指李,消化不良,胃痛。

【用法用量】 1.5~3g;子:1~3钱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别名】澄茄(徐表《南州记》),毗陵茄子(《开宝本草》),毕澄茄(《纲目》),毕茄(《本草求真》)。

为胡椒科植物荜澄茄或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果实。

在果实充分成长而未成熟仍呈青色时采收,连果枝摘下,晒干。干燥后,摘下果实(每粒须连小柄)。

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枝摘下,除去枝叶,晒干。

常绿攀援性籐本,茎长约6米。叶互生;叶片椭圆状卵形或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斜心脏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成单生的穗状花序,长约10厘米;花小,白色,无花被。冲迟核果球形,直径约5毫米,黑褐色。果期8~9月。

分布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印度、西印度群岛等地。

2山鸡椒,又名:山苍树、香叶、山番椒、山姜子、野胡椒、香柴子、香粉树、粉果木、过山香、土澄茄、满山香、木香子、木筑子皮。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5米,除嫩枝嫩叶有绢毛外,其它部分无毛。枝叶芳香。叶互生,纸质,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1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叶柄纤细,长10~20毫米。花先叶开放或同时开放,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或束生,总苞片4,黄白色,有缘毛;每1花序有花4~6朵;雄花直径约3毫米,花被裂片6,倒卵形,雄蕊9,排列成三轮,中央有小椭圆形的退化雌蕊;雌花直径约2毫米,子房卵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浆果状核果,球形,直径4~6毫米,黑色。种子有脊棱。花期2~3月。果期7~8月。

生于灌丛、疏林或林中路旁、水边。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未成熟的干燥核果,上部近圆球形,直径3~6毫米。表面暗棕色至棕黑色,有网状皱纹,顶端有一小突起的柱头遗迹,不甚明显。基部果皮延长,形成细直的假果柄,长3~7毫米,直径1毫米以下,表面有纵皱纹。外果皮和中果皮稍柔软,内果皮薄而坚脆。内含未成熟种子1粒,黄棕色,富油质,有的皱缩干瘪。气强烈芳香,味苦。

又名:山胡椒(《滇南本草》),味辣子(《分类草药性》),山苍子、木姜子。成熟的果实,近圆球形,直径3~6毫米。外皮棕黑色或黑褐色,有微细的网状皱纹。果基部常可见残留的小形宿萼,具6齿,下连细长的果柄,均易脱落。外果皮及中果皮柔软多油,内果皮薄而坚脆。内含种子1粒,子叶2片,黄棕色,富油质,旺根细小,朝向果实的顶端。气强烈芳香,略如老姜,味稍辛辣而微苦。以粒圆、气味浓厚、富油质者为佳。

主产广西、浙江、江苏、安徽。此外。四川、云南、广东、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目前的商品荜澄茄均用此种。

荜澄茄果实含挥发油10~18%、荜澄茄素2.5%、树脂3%、荜澄茄酸1.7%、脂肪油1.5%、淀粉1.8%、树胶8%、色素7%。挥发油主成分为d-香桧烯约33%、d-蒈烯及1,4-枝叶素共约12%、d-松油醇11%及l-杜松油烯等。果实中尚含荜澄茄内酯。陈久品中并含荜澄茄脑。

山鸡椒果实含挥发油约5%,脂肪油约40%。挥发油主为柠檬醛、甲基庚烯酮以及少量柠檬烯和芳樟醇。脂肪油中含不皂化物1.3%,其中谷甾醇占3.5%。

山鸡椒叶含柠檬醛、1,8-桉叶素等。印度尼西亚西部所产山鸡椒,其树叶中的挥发油含柠檬醛5~7%、香茅醛29~40%、1,8-桉叶素10~22%、芳樟醇40~50%。而印尼中部产的树叶,其挥发油中则含柠檬醛与香茅醛3~9%,1,8-桉叶素66%,芳樟醇与松油醇7%,萜13%。

山鸡椒树皮含生物碱六驳碱、异紫堇定、N-甲基六驳碱、木兰箭毒碱。树皮含柠檬醛,但不含香茅醛。

荜澄茄果实对粘膜有局部***作用,并能吸收,对泌尿道及呼吸道粘膜也能发挥此种作用;口服其挥发油,对尿路有某些防腐作用。

荜澄茄的作用主要由荜澄茄酸引起。荜澄茄素无重要生理作用。

家兔口服山鸡椒流浸膏1克/公斤,可使尿量及氯化物排泄量增加,而口服煎剂或流浸膏2克/公斤则无作用。

山鸡椒5%的水浸液,可杀灭淡色库蚊幼虫,其油剂或酊甘油涂擦于皮肤可避蚊。

山鸡椒体外直接观察及培养,对日本血吸虫有抑制作用,但体内试验无效。

六驳碱毒性很大,类似士的宁对脊髓的兴奋作用。

拣去杂质,摘去果柄,洗净,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荜澄茄,采得后,去柄及皱皮了,用酒浸蒸,从巳至酉出,细杵任用。"

1《海药本草》:"味辛苦,微温,无毒。"

2《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3《本草撮要》:"味辛,大热,有毒。"

1《滇南本草》:"入脾、肾二经。"

2《得配本草》:"入足太阳经气分。"

3《要药分剂》:"入脾、胃、肾、膀胱四经。"

温暖脾肾,健胃消食。治食积气胀,脘腹冷痛,反胃呕吐,肠鸣泄泻,痢疾,痰癖。

1《海药本草》:"主心腹卒痛,霍乱吐泻,痰癖冷气。"

2《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并肾气膀胱冷。"

3《开宝本草》:"主下气消食,皮肤风,心腹间气胀,令人能食。"

4《滇南本草》:"泡酒吃,治面寒疼痛,暖腰膝,壮阳道,治阳痿。"

5《纲目》:"暖脾胃,止呕吐哕逆。"

6《本草求原》:"治反胃吐黑绿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擦牙或搐鼻。

【注意】《本经逢原》:"阴虚血分有热,发热咳嗽禁用。"

1治脾胃虚满,寒气上攻于心,心腹刺痛,两胁作胀,头昏,四肢困倦,吐逆,发热,泄泻,饱闷:荜澄茄、高良姜、肉桂、丁香、厚朴(姜汁炒)、桔梗(去芦)、陈皮、三棱(泡醋炒)、甘草各一两五钱,香附(制)三两。为细末。每服四钱,姜三片,水一盏,煎七分,和渣服。(《扁鹊心书》荜澄茄散)

2治脾胃虚弱,胸膈不快,不进饮食:荜澄茄不拘多少。为细末,姜汁打神曲末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饭七十丸,食后淡姜汤下。(《济生方》荜澄茄丸)

3治中焦痞塞,气逆上攻,心腹疞痛:荜澄茄半两,良姜二两,神曲(炒)、青皮(去白)、官桂(去皮)各一两,阿魏半两(醋、面裹煨熟)。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宣明论方》荜澄茄丸)

4治伤寒呃噫日夜不定者:荜澄茄三分,高良姜三分。二物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六分,煎十余沸,入少许醋搅匀,和滓如茶,热呷。(《本草图经》)

5治噎食不纳:荜澄茄、白豆蔻等分。为末。干舐之。(《寿域神方》)

6治支气管哮喘:山鸡椒果实、胡颓子叶、地黄根(野生地)各五钱。水煎服。忌食酸、辣。

7治中暑:山鸡椒果实一至二钱。水煎服。

8治无名肿毒:山鸡椒鲜果实适量。捣烂外敷。(6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本草述钩元》:"毕澄茄,疗肾气膀胱冷,少类于蜀椒;治阴逆下气塞,少类于吴萸,以温为补,洵属外伤于寒及内虚为寒之对药。至于温益脾胃,令人能食,其本在暖补肾与膀胱之气也。"

2《本草撮要》:"毕澄茄,功专治膀胱冷气,得白豆蔻治噎食不纳,得高良姜治寒呃,得薄荷、荆芥治鼻塞不通,得毕拨为末擦牙,治齿浮热痛,若蜈蚣咬伤,毕澄茄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治疗阿米巴痢疾:将荜澄茄子连皮研细,装入胶囊中服。每次1克,隔2小时1次,每日4次,视病情轻重连服3~5日。如服后有胃肠道***

三、桂枝尖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桂枝尖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桂枝与桂枝尖的功效区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桂枝对人体的好处2、川桂枝的功效和作用3、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4、桂枝的功效有哪些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桂枝对人体的好处1、散寒解表。

治疗因受冷引起的风寒感冒,流涕咳嗽等病有很好的作用。

还洞拦可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肩周炎风湿类风湿等病。

也可治疗阳气不足引起的气滞血凝,脘腹冷痛,血寒经闭等症。

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症。

桂枝对酒精性肝硬化,减少酒精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直接损害,也有一定作用。

还能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川桂枝的功效和作用川桂枝的功效和作用

相信大家对川桂枝并不陌生,这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药,川桂枝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

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一起详细的了解下川桂枝的纳山胡功效和作用。

1、用于风寒表症,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

如风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黄同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协调营卫的作用。

2、用于寒湿痹痛与经闭腹痛、痛经等症,桂枝能温唯歼通经脉,对寒湿性风湿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风等同;对气血寒滞所引起的经闭、痛经等症,常配合当归、芍药、桃仁等同用。

3、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以及小便不利等症,桂枝性温,善通阳气,能化阴寒,对阴寒遏阻阳气,津液不能输布,因而水湿停滞形成痰饮的病症,常与茯苓、白术等配伍应用:如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阳化气,助利水药以通利小便,常配合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1、护肝醒酒,桂枝对酒精性肝硬化,减少酒精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直接损害,也有一定作用。

还能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2、抗菌消炎,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1、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其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研究证实了水中含有有一些成分,其能促进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代谢,可以有效预防胆固醇升高,从而也就起到了预防动脉硬化的重要作用。

可以用于治女性痛经,可以有效缓解其疼痛。

3、抗菌消炎的作用:其含有的桂枝醇能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

1、桂枝绿茶:桂枝搭配绿茶泡水喝可以增强人体免疫能力,能抗病毒,有效预防流感等。

川桂枝可以有很好作用和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体质,但是大家一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用方法哦。

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amcassiaPres1.的嫩枝。

春季割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入药。

【别名】柳桂,桂木枝,授枝,木桂枝,桂树枝,糠桂枝,嫩桂枝,细桂枝,川桂枝,广眉尖。

为粗枝剥去皮,再切成柳叶片状的药材。

广眉尖:产于广东、广西的桂枝尖。

以上商品以枝嫩、外表棕红、断面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处方名】桂枝,桂尖,桂枝尖,嫩桂枝,川桂枝等。

【功效主治】发汗解肌,温经通阳。

主治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头痛、恶风等证;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湿内停而致的痰饮证;胸痹,胸痛或心悸证;经寒瘀滞所致的经闭、痛经及症瘕等证。

【慎忌】温热病及阴虚阳亢,血热妄行诸证均忌用。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平日里,一些人会食用桂枝,那么,桂枝的食用方法有哪些?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分别又是什么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希望能帮到你。

功效: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

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百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桂枝其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与其它温里药配伍治疗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

现有的各种驱风油类药物如清凉油、风湿油等皆含有桂油成分。

主治麻疯病的“苯丙矾”其主要成分即桂油,肉桂的其它副产品如桂枝、桂子、桂丁、桂盅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在中药中广为应用。

桂枝性味:辛;甘;性温,归膀胱经;心经;肺经。

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

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桂枝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

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

桂枝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本品可温经通阳,胸阳不振,心脉淤阻。

胸麻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

如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5、桂枝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桂枝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

如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汤(《伤寒论》)。

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7、桂枝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桂枝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桂枝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桂枝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桂枝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8、桂枝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桂枝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桂枝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由于桂枝能旺盛血行,属于温热药物,所以,在风温等热性传染病时,有高热、脉洪大而汗不出者,不宜用桂枝,如果错用了,即使只用上0.6~0.9g,也会引起鼻出血。

至于原来已有口舌干燥、吐血、咯血等所谓内火的患者,更不宜用桂枝。

用量:常用量3~6g,用于解表的,少者2.4g至4.5g即可,一般用6g较普遍。

在治疗风湿关节痛时,有时要用较大剂量,甚至重用至30~45g,但要视具体情况和根据临床经验而定。

桂枝的功效有哪些桂枝的功效有哪些

桂枝的功效有哪些,桂枝是一味中药,有祛风驱寒的作用,和其他的中药进行配伍,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让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好的,下面分享桂枝的功效有哪些及相关资料。

【别名】桂尖、桂枝尖、嫩桂枝、柳桂。

【药用部位】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嫩枝。

高10~15米,主干较通直,树干及老枝树皮深灰褐色,幼枝略呈四棱形,被褐色茸毛。

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叶片长圆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钝,全缘,表面光亮绿色,背面灰绿色,被疏生细柔毛,离基3出脉,主脉及侧脉显著;叶柄粗壮。

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小,黄绿色;花被管6裂,裂片与花被管约等长;发育雄蕊9,3轮,与花冠等长,第3轮花丝有2腺体;雌蕊稍短于雄蕊,子房1室。

核果紫黑色,椭圆形,内藏种子1枚,果下有宿存花被,边缘有锯齿而呈浅杯状。

【产地分布】多栽培于沙土及斜坡山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采收加工】3~7月剪取嫩枝,鲜时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厘米,粗端直径0.3~1厘米。

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

切片厚2~4毫米,断面皮部红棕色,木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

【功效与作用】发表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属辛温解表药。

用治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药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中枢系统,具有解热镇痛、镇静及抗惊厥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的作用;能使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增加,还具有抗过敏、抗凝血等作用。

另含苯甲酸苄酯、乙酸肉桂酯、β-荜澄茄烯、菖蒲烯、香豆精等成分。

【使用禁忌】温热病及阴虚阳盛之症禁用,孕妇及血热妄行者不宜使用。

【配伍药方】①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桂枝(去皮)90克,甘草(炙)60克,生姜(切)90克。

②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桂枝(去皮)120克,附子(炮,去皮,破)三枚,生姜(切)90克,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60克。

③治妇人有孕,伤寒脉浮,头重,腹中切痛:桂枝、芍药、当归各30克。

④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桂枝(去皮)120克,甘草(炙)60克。

⑤治冻疮:桂枝60克,加清水1000毫升,武火煎煮,煮沸10分钟取下,盆装候温(以患者能忍受,不烫伤皮肤为度,药渣保留,以便下次连同1日汤液复煎使用),即将患肢浸于药液中,边洗边对患处略加按摩。

每次浸洗10~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中药材桂枝是肉桂的干燥嫩枝,一般在春、夏季节采收,去除叶后直接晒干或切片晒干即可。

桂枝辛温,可祛风寒,能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

其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与其它温里药配伍治疗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

现有的各种驱风油类药物如清凉油、风湿油等皆含有桂油成分。

功能: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主治麻疯病的“苯丙矾”其主要成分即桂油,肉桂的其它副产品如桂枝、桂子、桂丁、桂盅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在中药中广为应用。

成份: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

性状:本品为包糖衣或包炭衣浓缩水丸,除去糖衣或炭衣显黑褐色;味甜、微辛辣。

用于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丸,一日1~2次。

1、《本草纲目》记载:“治一切风冷风湿,骨节挛痛,解肌开腠理,抑肝气,扶脾土,熨阴痹。

2、《新修本草》“桂,味甘、辛,大热,有毒。

利肝肺气,心腹寒热”,此时,桂枝的性昧在辛的基础上增加了甘味,由温性变成了大热。

又云“虚而多冷加桂心、吴茱萸、附子、乌头”把桂枝归类于吴茱萸附子热的药物之类,可见当时桂枝和肉桂是同一药物,治疗应用偏重于性热温补之效。

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

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

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

治疗因受冷引起的风寒感冒,流涕咳嗽等病有很好的作用。

还可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肩周炎风湿类风湿等病。

也可治疗阳气不足引起的气滞血凝,脘腹冷痛,血寒经闭等症。

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症。

桂枝对酒精性肝硬化,减少酒精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直接损害,也有一定作用。

还能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关于桂枝尖的功效与作用和桂枝与桂枝尖的功效区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