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专业提供药品招商、药品代理、医药招商、保健品招商、医疗器械招商、医药原料供求的网络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疗器械

为什么胃肠安丸有巴豆霜(巴豆霜和巴豆有何不同)

时间:2023-10-26作者:fangzhe8666分类:医疗器械浏览:50评论:0

一、巴豆霜的功效与作用,巴豆霜功能主治

今天给各位分享巴豆霜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巴豆霜功能主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巴豆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2、巴豆有什么功效巴豆的功效介绍3、巴豆的作用4、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巴豆的功能主治5、巴豆的功效巴豆有什么功效6、巴豆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巴豆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巴豆味辛,性热,有大毒,主入胃、大肠二经。

外用腐蚀疮毒,适用于恶疮、疥癣、疣痣。

巴豆不作内服,专供外用,一般巴豆入药需要炮制制霜。

2、中医中所说的巴豆具有峻下冷积,利水消肿,祛痰利咽的功效,是指巴豆霜的功效。

巴豆中含有巴豆油、巴豆毒素、生物碱、巴豆苷等成分,现代药理学证实,其对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具有抑制细菌生长、镇痛、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等。

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外用适量。

建议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运用,以免造成身体的损害。

巴豆有什么功效巴豆的功效介绍1、巴豆味辛,性热,有大毒,主入胃、大肠二经。

外用腐蚀疮毒,适用于恶疮、疥癣、疣痣。

巴豆不作内服,专供外用,一般巴豆入药需要炮制制霜。

中医中所说的巴豆具有峻下冷积,利水消肿,祛痰利咽的功效,是指巴豆霜的功效。

2、巴豆中含有巴豆油、巴豆毒素、生物碱、巴豆苷等成分,现代药理学证实,其对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具有抑制细菌生长、镇痛、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等。

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外用适量。

建议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运用,以免造成身体的损害。

巴豆的作用“巴豆”的作用:

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

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巴豆,在中药中指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

有大毒,属峻下逐水药,产于巴蜀,其形如豆,故名。

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主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等。

别名:

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双眼虾、红子仁、巴贡、巴米、毒鱼子、銮豆、贡仔、八百力、巴仁、芒子、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巴豆的功能主治巴豆,(学名:Crotontiglium)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

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巴豆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别名:江子,肥鼠子。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常绿乔木巴豆树的成熟干燥果实。

野生或栽培。

产地:主产于四川宜宾、长宁、兴文、万县、合川等地,福建、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亦有产。

形状鉴别:蒴果呈卵圆形或钝角三棱形。

长约2厘米,直径约1.5厘米,果壳淡黄绿色或灰黄色,微粗糙,有6~8条纵像线形沟纹。

外壳坚脆,常从沟纹处开裂,三瓣或四瓣,每瓣内有种子一枚(种子习称巴米)。

种子呈略扁椭圆形,形似蓖麻子,而少花纹,种皮棕黄色,一端有种脐种阜,另一端有合点,两者之间有一条隆起的种脊。

种皮薄而坚脆,剖开种皮可见黄白色种仁,胚乳两片肥厚富油性。

中央有菲薄子叶两片。

气无味辛辣。

有大毒。

以颗粒饱满,种仁色白,不泛油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蛋白质。

蛋白质中含巴豆素等。

功效与作用:泻下。

有较强促进肠的蠕动。

炮制:多制霜用。

性味:辛辣,热。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峻下寒积,逐水消肿。

主治:胃肠寒积停滞,脘腹胀痛,痰多水肿等症。

外用治恶疮疥癣。

注:巴豆有大毒,多去油制霜用,名巴豆霜。

其制法有三:1、取巴豆仁碾轧成细泥状,用能吸油的纸多层包裹,放铁板上,底下加热,使油受热扩散渗透干纸上,反复换纸数次至油质大部分消失,所余之渣碾细过罗,即成巴豆霜。

2、北京制法,压缩去油,至含油率15%作用、碾细过罗即成。

3、天津制法,先测定巴豆仁含油量,加入适量淀粉,同轧,使其含油率为25%。

禁忌:本品有毒,凡非寒实急症,不可轻用。

孕妇及虚弱患者均禁用。

本品畏牵牛子。

用量:0.15~0.45g。

巴豆外观特征

巴豆(原变种)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嫩枝被稀疏星状柔毛,枝条无毛。

叶纸质,卵形,稀椭圆形,长7-12厘米,宽3-7厘米,顶端短尖,稀渐尖,有时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稀微心形,边缘有细锯齿,有时近全缘,成长叶无毛或近无毛,干后淡黄色至淡褐色;基出脉3(-5)条,侧脉3-4对;基部两侧叶缘上各有1枚盘状腺体;叶柄长2.5-5厘米,近无毛;托叶线形,长2-4毫米,早落。

总状花序,顶生,长8-20厘米,苞片钻状,长约2毫米;雄花:花蕾近球形,疏生星状毛或几无毛;雌花: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2.5毫米,几无毛;子房密被星状柔毛,花柱2深裂。

蒴果椭圆状,长约2厘米,直径1.4-2厘米,被疏生短星状毛或近无毛;种子椭圆状,长约1厘米,直径6-7毫米花期4-6月。

[1]

生长习性编辑

生于村旁或山地疏林中,或仅见栽培。

[1]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怕霜冻。

喜阳光,在气温17-19℃、年雨量1000mm、全年日照1000h、无霜期300d以上的地区适宜栽培,当温度低于3℃时幼苗叶全部枯死。

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

[2]

物种分布编辑

产于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1]

栽培技术编辑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直播:一般8-9月采收伏子留种。

高湿地区随采随播,低温地区在翌年2月播种。

播前剥去果壳,按行株距3m×3m开穴,穴深3cm,每穴播4-5粒,覆土3-4cm。

育苗移栽法:按行距25cm开沟,沟深3cm,播种后覆土,浇水。

1hm2用种量180-225kg。

苗期需松土除草2-3次,遇旱浇水,苗高15-20cm时施稀人畜粪水。

霜降前包草防冻,苗高60-100cm,3-4月移栽,按行珠距3m×3m开穴,穴径30cm,深30cm,每穴栽种1株,覆土压实,浇水。

[2]

田间管理

植株在封行前可与小麦、甘薯、蔬菜间作,封行后可在行间栽种阴性植物。

生长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注意除草,春、夏季各追肥1次。

[2]

病虫害防治

尺蠖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2]

巴豆主要价值

医用价值

巴豆辛热,有大毒,属于热性泻药,可温肠泻积、逐水消胀、宿食积滞以及涤荡肠胃中的沉寒痼冷。

也常用于外疗疮疡,破积解毒。

此外,巴豆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内服有峻泻作用,有很强的杀虫抗菌能力。

[3]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

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①《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

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

去恶肉。

②《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

③《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

④《本草拾遗》: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

⑤《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

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

⑥《医学启源》: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

⑦《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

⑧《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4]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5~1分(用巴豆霜)。

外用: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

注意

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芫花为之使。

恶_草。

畏大黄、黄连、藜芦。

②《药对》:畏芦笋、菰笋、酱鼓、冷水。

得火良。

与牵牛相反。

③《药性论》:能落胎。

④《本草衍义补遗》:无寒积者忌之。

[4]

附方

1、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

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

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

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伤寒论》白散)

2、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大黄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

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瘗;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金匮要略)三物备急丸)

3、治寒癖宿食,久饮不消,大便秘: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

煮三日三夜,研,令大热,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

(《千金方》)

4、治痞结症瘕:巴豆肉五粒(纸裹打去油),红曲三两(炒),小麦麸皮一两(炒)。

俱研为细末,总和为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十丸,白汤下。

(《海上方》)

5、治阴毒伤寒心结,按之极痛,大小便秘,但出气稍暖者:巴豆十粒,研,入面一钱,捻作饼,安脐内,以小艾炷灸五壮。

气达即通。

(《仁斋直指方》)

6、治小儿L痰喘:巴豆一粒,杵烂,绵裹塞鼻,痰即自下。

(《古今医鉴》)

7、治寒痰气喘:青橘皮一片,展开,入刚子一个,麻扎定,火上烧存性,研末,姜汁和酒一钟,呷服。

(《医说》)

8、治夏月水泻不止:大巴豆一粒(去壳)。

上以针刺定,灯上烧存性,研细,化蜡和作一丸,水下,食前服。

(《世医得效方,针头丸)

9、治气痢: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细研,取热猪肝和丸,空心米饮下,量力加减服之。

牛肝尤佳。

或以蒸饼丸服。

(《经验方》)

10、治小儿下痢赤白:巴豆(煨熟,去油)一钱,百草霜二钱(研末),飞罗面煮糊丸,黍米大,量人用之。

赤用甘草汤,白用米汤,赤白用姜汤下。

为什么胃肠安丸有巴豆霜(巴豆霜和巴豆有何不同)

(《全幼心鉴》)

11、治伏暑伤冷,冷热不调,霍乱吐利,口干烦渴:巴豆大者二十五枚(去皮膜,研取油尽,如粉),黄丹(炒,研,罗过)取一两一分。

上同研匀,用黄蜡熔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顷,别以新汲水吞下,不拘时候。

(《局方》水浸丹)

12、治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名曰水臌:巴豆九十枚(去皮心),杏仁六十枚(去皮尖)。

并熬令黄,捣和之,服如小豆大一枚,以水下为度,勿饮酒。

(《补缺肘后方》)

13、治肝硬化腹水:巴豆霜一钱;轻粉五分。

放于四、五层纱布上,贴在肚脐上,表面再盖二层纱布。

经一至二小时后感到刺痒时即可取下,待水泻。

若不泻则再敷。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4、治喉痹:白矾二两(捣碎),巴豆半两(略捶破)。

同于铫器内炒,侯矾枯,去巴豆不用,碾矾为细末,遇病以水调灌,或干吹入咽喉中。

(《百一选方》)

15、治白喉:巴豆仁、朱砂等分,各研成细末,混和,每用3~5分,置膏药上,贴于眉间的上方(勿使药末掉入眼中)。

约经8~12小时,局部皮肤发生大小不等的水泡时,便可揭去膏药,擦掉药末,涂上1%龙胆紫液,以防感染。

(《江苏中医》(11):23,1959巴豆朱砂膏)

16、治耳卒聋:巴豆一粒,蜡裹,针刺令通透,用塞耳中。

(《经验方》)

17、治风虫牙痛:一巴豆一粒,研,绵裹咬之。

二针刺巴豆,灯上烧令烟出,熏痛处。

(《经验方》)

18、治一切恶疮: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雄黄、轻粉末,频涂取效。

(《普济方》)

19、治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巴豆去壳,炒焦,研膏,点肿处则解毒,涂瘀肉则自腐化。

(《痈疽神秘验方》乌金膏)

20、治荷钱癣疮:巴豆仁三个,连油杵泥,以生绢包擦,日一、二次。

(《秘传经验方》)[4]

临床应用

1、防治白喉

对白喉密切接触者,病人家属、白喉恢复期患者、健康带菌者,以及轻症白喉病例,均可采用巴豆泥局部贴敷的方法加以防治。

方法:将除去内外壳的生巴豆仁0.5克在消毒乳钵中研成泥状(或加朱砂0.5克共研),挑取绿豆大的膏点,置于约1.5厘米平方的胶布上。

贴于两眉间印堂穴,或颈部扶突穴,经6~8小时(最长12小时)揭去,可见局部出现一小水泡,即用消毒针尖刺破,以消毒棉球拭干渗液,再涂龙胆紫液。

对白喉密切接触者及病人家属,贴巴豆朱砂膏后,经对照观察,能降低发病率;对白喉恢复期患者或健康带菌者,用巴豆泥外敷后,可使90%以上病例于8~24小时内带菌现象消失;对轻症白喉可配合青霉素及其他对症治疗。

2、治疗喉梗阻

因白喉及麻疹后喉炎引起的喉梗阻,可用生熟巴豆散约0.5~0.7分,用喷粉器吹入咽部,观察2~3小时,如无呕吐、腹泻或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而梗阻症状尚未明显好转的,可再行第2、3次喷咽,1天内喷咽不超过3次,必要时可连续喷2~3天。

如呕吐腹泻较着者,应立即停止。

对体质虚弱、心力衰竭及并发心肌炎病变者慎用。

多敷病例在喷咽后半小时至3~4小时,可见吸气性陷没、呼吸促迫及喘鸣等症状明显好转,数小时至1~2天内梗阻解除。

治疗过程中应同时使用白喉抗毒素及磺胺类、抗菌素。

对气管下位梗阻无效。

呕吐泄泻为常见反应,但梗阻症状多在腹泻咸呕吐后得到明显改善。

生熟巴豆散系用3粒生、4粒熟的巴豆研末去油制成。

制法:取七倍数的巴豆若干粒去壳去衣,将其中4/7炒至黄色,与其余3/7的生巴豆共研成粉末。

把它夹在数层能吸收油分的纸内,用力挤压去油,再换纸用温热熨斗在纸上熨压,去净残留油分,然后再研成细末备用。

3、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

取苹果1只洗净,用小刀挖1个三角形小洞,另用巴豆仁1粒放入小洞,仍将苹果盖严,隔汤蒸30~60分钟。

放凉,取出巴豆仁,吃苹果,喝苹果汤。

成人每日吃1个,重症早晚各吃1个,夜间喘息者临睡前吃。

8岁以下小儿酌减。

可连续服用数周。

服后具有止喘、祛痰作用;个别病例可能出现轻微腹泻。

4、治疗急、慢性肠炎及慢性痢疾

取巴豆适量去内外壳,取仁,不去油,放入铜(或铁)勺中置炭火上炒焦,至巴豆内外黑透为度,待冷,秤准2钱,研成泥状备用。

另将蜂蜡2钱溶化,与巴豆泥搅拌均匀,候稍冷,搓条制丸,约制成80丸,每丸重0.15克,内含巴豆0.075克。

成人每次0.6克(4丸),日服3次,空腹时服用;8~15岁,每服2丸;5~7岁,每服1丸;1~4岁,每服半丸;6个月以上,每服1/3丸;6个月以下,每服1/4丸;未满1月婴儿忌服。

服后未见腹痛、腹泻、呕吐等副作用。

凡兼有发热及其他合并症者忌服。

经治疗急性腹胃13例,慢性腹泻4例,慢性下痢4例,均治愈。

本药对体虚老人的慢性泄泻亦有效。

5、治疗急性阑尾炎

将巴豆、朱砂各0.5~1.5克研细混匀,置6x6厘米大小的膏药或胶布上,贴于阑尾穴,外用绷带固定。

24~36小时检查所贴部位,皮肤应发红或起小水泡,若无此现象,可重新更换新药。

共治疗99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者82例。

最少的贴1次,最多的贴3次。

效果:治愈85例,无效14例(仍用手术治疗)。

6、治疗神经性皮炎

取巴豆去壳1两,雄黄1钱,磨碎后用3~4层纱布包裹,每天擦患处3~4次,每次1~2分钟,直至痒感消失,皮损消退为止。

[4-5]

其他价值

巴豆的功效巴豆有什么功效1、巴豆是巴豆的成熟果实,它具有药用价值,一般被用来压榨去油,碾细为巴豆霜,可以利水消肿,祛痰利咽,还可以用来通便,它有非常强大的泻寒积、通关窍的作用,可以使得肠道蠕动加快,治疗顽固的便秘。

2、巴豆,在中药中指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

有大毒,属峻下逐水药,产于巴蜀,其形如豆,故名。

巴豆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巴豆

又名:老阳子

性味归经:味辛,性热;归胃、大肠、肺经。

治寒积便秘

巴豆有大毒,是一味峻泻药,主要用于寒积便秘、水肿、腹水、痰涎壅盛、气急喘促等症。

《本草通玄》记载,巴豆“秉阳刚雄猛之性,有斩关夺门之功,气血未衰,积邪坚固者,诚有神功,老赢衰弱之人轻妄投之,祸不旋踵。

巴豆、大黄,同为攻下之剂,但大黄性冷,腑病多热者用之。

巴豆性热,脏病多寒者宜之。

”须注意,巴豆不宜直接内服,常制成巴豆霜以降低毒性。

【巴豆小档案】

巴豆主产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属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成熟种子可人药,一般秋季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摘,晒干,去果壳,取出种子,用米汤或面汤浸拌,在日光下暴晒或烘裂,去皮,取仁,炒焦黑,即为巴豆炭;或碾碎,用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烘,压榨去油,研细,过筛,经此工序制造出的即为巴豆霜。

【功效主治】

功效泻寒积,逐水,祛痰,蚀疮。

主治1.用于寒积便秘者。

2.用于水肿、腹水患者。

3.用于痰涎壅盛、气急喘促,或肺痈痰多腥臭等症。

4.用于疮疡化脓未溃破,其腐蚀作用,能腐蚀皮肤,促使溃破。

5.用于女性经闭。

【注意事项】

1.巴豆有大毒,非急症必须时,不得轻易使用。

2.非寒实积滞或体虚者忌用。

3.孕妇忌用。

4.服巴豆后不宜食热粥、喝热水等吃温热食物,亦不可饮酒,否则会加剧腹泻。

如果泻下不止,可食冷粥,喝冷大豆汁,也可用黄连、黄柏或绿豆水煎冷服,缓解腹泻。

5.巴豆不可与牵牛子同用。

巴豆霜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巴豆霜功能主治、巴豆霜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二、巴豆霜和巴豆有何不同

巴豆的毒性在油脂中,巴豆霜是用巴豆炒热了,用吸油纸包住巴豆压成粉以后,去油的成分,能降低巴豆刺激肠道的毒性,但毒性也不可小视,稍微一点就能让你拉半天。

三、巴豆霜制作新方法

制霜的方法一般指去油制霜、风化制霜,至于升化制霜或副产品得霜在此不作举例。 1巴豆霜取净巴豆仁碾成糊状,压榨去油,至松散成粉状,过筛,即得。或取净巴豆仁碾细后,测定脂肪油含量,加适量淀粉混匀,使含油量为18%~20%,过筛,即得。巴豆去皮:取巴豆单粒用粘稠的米汤浸拌后,置烈日下曝晒,待种皮爆裂后,以木板搓去,取净仁碾细至糊状,用数层吸油纸包成扁饼形,加压,使纸吸油至透,取出再碾再换纸加压去油,如此反复几次至油基本去净,已松散时,过筛,其粗粒再碾,压去油至全部通过筛即得。注意事项:操作时要保持温度在35~40℃为宜;要戴口罩、胶皮手套等保护用品,避免与皮肤接触;所用工具,应及时刷洗干净,换下的纸要烧掉。 2西瓜霜取西瓜洗净擦干,将瓜蒂一端切下(留作盖用)挖去部分内瓤,填入10%皮硝,将口盖好,以网兜吊挂于阴凉通风处,至自然析出盐霜,刮下研细即得或将西瓜切碎与10%的皮硝拌匀,装入洁净泥缸内,加盖密封,置阴凉通风处,至缸外析出盐霜,刮取研细,即得。注意事项:避免日晒,防蝇、防尘,盐霜析出后要及时刮取,以免影响继续析出。

四、巴豆霜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巴豆霜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巴豆霜功能主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巴豆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2、巴豆有什么功效巴豆的功效介绍3、巴豆的作用4、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巴豆的功能主治5、巴豆的功效巴豆有什么功效6、巴豆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巴豆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巴豆味辛,性热,有大毒,主入胃、大肠二经。

外用腐蚀疮毒,适用于恶疮、疥癣、疣痣。

巴豆不作内服,专供外用,一般巴豆入药需要炮制制霜。

2、中医中所说的巴豆具有峻下冷积,利水消肿,祛痰利咽的功效,是指巴豆霜的功效。

巴豆中含有巴豆油、巴豆毒素、生物碱、巴豆苷等成分,现代药理学证实,其对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具有抑制细菌生长、镇痛、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等。

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外用适量。

建议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运用,以免造成身体的损害。

巴豆有什么功效巴豆的功效介绍1、巴豆味辛,性热,有大毒,主入胃、大肠二经。

外用腐蚀疮毒,适用于恶疮、疥癣、疣痣。

巴豆不作内服,专供外用,一般巴豆入药需要炮制制霜。

中医中所说的巴豆具有峻下冷积,利水消肿,祛痰利咽的功效,是指巴豆霜的功效。

2、巴豆中含有巴豆油、巴豆毒素、生物碱、巴豆苷等成分,现代药理学证实,其对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具有抑制细菌生长、镇痛、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等。

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外用适量。

建议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运用,以免造成身体的损害。

巴豆的作用“巴豆”的作用:

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

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巴豆,在中药中指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

有大毒,属峻下逐水药,产于巴蜀,其形如豆,故名。

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主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等。

别名:

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双眼虾、红子仁、巴贡、巴米、毒鱼子、銮豆、贡仔、八百力、巴仁、芒子、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巴豆的功能主治巴豆,(学名:Crotontiglium)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

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巴豆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别名:江子,肥鼠子。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常绿乔木巴豆树的成熟干燥果实。

野生或栽培。

产地:主产于四川宜宾、长宁、兴文、万县、合川等地,福建、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亦有产。

形状鉴别:蒴果呈卵圆形或钝角三棱形。

长约2厘米,直径约1.5厘米,果壳淡黄绿色或灰黄色,微粗糙,有6~8条纵像线形沟纹。

外壳坚脆,常从沟纹处开裂,三瓣或四瓣,每瓣内有种子一枚(种子习称巴米)。

种子呈略扁椭圆形,形似蓖麻子,而少花纹,种皮棕黄色,一端有种脐种阜,另一端有合点,两者之间有一条隆起的种脊。

种皮薄而坚脆,剖开种皮可见黄白色种仁,胚乳两片肥厚富油性。

中央有菲薄子叶两片。

气无味辛辣。

有大毒。

以颗粒饱满,种仁色白,不泛油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蛋白质。

蛋白质中含巴豆素等。

功效与作用:泻下。

有较强促进肠的蠕动。

炮制:多制霜用。

性味:辛辣,热。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峻下寒积,逐水消肿。

主治:胃肠寒积停滞,脘腹胀痛,痰多水肿等症。

外用治恶疮疥癣。

注:巴豆有大毒,多去油制霜用,名巴豆霜。

其制法有三:1、取巴豆仁碾轧成细泥状,用能吸油的纸多层包裹,放铁板上,底下加热,使油受热扩散渗透干纸上,反复换纸数次至油质大部分消失,所余之渣碾细过罗,即成巴豆霜。

2、北京制法,压缩去油,至含油率15%作用、碾细过罗即成。

3、天津制法,先测定巴豆仁含油量,加入适量淀粉,同轧,使其含油率为25%。

禁忌:本品有毒,凡非寒实急症,不可轻用。

孕妇及虚弱患者均禁用。

本品畏牵牛子。

用量:0.15~0.45g。

巴豆外观特征

巴豆(原变种)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嫩枝被稀疏星状柔毛,枝条无毛。

叶纸质,卵形,稀椭圆形,长7-12厘米,宽3-7厘米,顶端短尖,稀渐尖,有时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稀微心形,边缘有细锯齿,有时近全缘,成长叶无毛或近无毛,干后淡黄色至淡褐色;基出脉3(-5)条,侧脉3-4对;基部两侧叶缘上各有1枚盘状腺体;叶柄长2.5-5厘米,近无毛;托叶线形,长2-4毫米,早落。

总状花序,顶生,长8-20厘米,苞片钻状,长约2毫米;雄花:花蕾近球形,疏生星状毛或几无毛;雌花: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2.5毫米,几无毛;子房密被星状柔毛,花柱2深裂。

蒴果椭圆状,长约2厘米,直径1.4-2厘米,被疏生短星状毛或近无毛;种子椭圆状,长约1厘米,直径6-7毫米花期4-6月。

[1]

生长习性编辑

生于村旁或山地疏林中,或仅见栽培。

[1]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怕霜冻。

喜阳光,在气温17-19℃、年雨量1000mm、全年日照1000h、无霜期300d以上的地区适宜栽培,当温度低于3℃时幼苗叶全部枯死。

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

[2]

物种分布编辑

产于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1]

栽培技术编辑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直播:一般8-9月采收伏子留种。

高湿地区随采随播,低温地区在翌年2月播种。

播前剥去果壳,按行株距3m×3m开穴,穴深3cm,每穴播4-5粒,覆土3-4cm。

育苗移栽法:按行距25cm开沟,沟深3cm,播种后覆土,浇水。

1hm2用种量180-225kg。

苗期需松土除草2-3次,遇旱浇水,苗高15-20cm时施稀人畜粪水。

霜降前包草防冻,苗高60-100cm,3-4月移栽,按行珠距3m×3m开穴,穴径30cm,深30cm,每穴栽种1株,覆土压实,浇水。

[2]

田间管理

植株在封行前可与小麦、甘薯、蔬菜间作,封行后可在行间栽种阴性植物。

生长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注意除草,春、夏季各追肥1次。

[2]

病虫害防治

尺蠖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2]

巴豆主要价值

医用价值

巴豆辛热,有大毒,属于热性泻药,可温肠泻积、逐水消胀、宿食积滞以及涤荡肠胃中的沉寒痼冷。

也常用于外疗疮疡,破积解毒。

此外,巴豆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内服有峻泻作用,有很强的杀虫抗菌能力。

[3]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

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①《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

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

去恶肉。

②《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

③《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

④《本草拾遗》: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

⑤《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

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

⑥《医学启源》: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

⑦《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

⑧《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4]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5~1分(用巴豆霜)。

外用: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

注意

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芫花为之使。

恶_草。

畏大黄、黄连、藜芦。

②《药对》:畏芦笋、菰笋、酱鼓、冷水。

得火良。

与牵牛相反。

③《药性论》:能落胎。

④《本草衍义补遗》:无寒积者忌之。

[4]

附方

1、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

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

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

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伤寒论》白散)

2、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大黄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

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瘗;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金匮要略)三物备急丸)

3、治寒癖宿食,久饮不消,大便秘: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

煮三日三夜,研,令大热,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

(《千金方》)

4、治痞结症瘕:巴豆肉五粒(纸裹打去油),红曲三两(炒),小麦麸皮一两(炒)。

俱研为细末,总和为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十丸,白汤下。

(《海上方》)

5、治阴毒伤寒心结,按之极痛,大小便秘,但出气稍暖者:巴豆十粒,研,入面一钱,捻作饼,安脐内,以小艾炷灸五壮。

气达即通。

(《仁斋直指方》)

6、治小儿L痰喘:巴豆一粒,杵烂,绵裹塞鼻,痰即自下。

(《古今医鉴》)

7、治寒痰气喘:青橘皮一片,展开,入刚子一个,麻扎定,火上烧存性,研末,姜汁和酒一钟,呷服。

(《医说》)

8、治夏月水泻不止:大巴豆一粒(去壳)。

上以针刺定,灯上烧存性,研细,化蜡和作一丸,水下,食前服。

(《世医得效方,针头丸)

9、治气痢: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细研,取热猪肝和丸,空心米饮下,量力加减服之。

牛肝尤佳。

或以蒸饼丸服。

(《经验方》)

10、治小儿下痢赤白:巴豆(煨熟,去油)一钱,百草霜二钱(研末),飞罗面煮糊丸,黍米大,量人用之。

赤用甘草汤,白用米汤,赤白用姜汤下。

(《全幼心鉴》)

11、治伏暑伤冷,冷热不调,霍乱吐利,口干烦渴:巴豆大者二十五枚(去皮膜,研取油尽,如粉),黄丹(炒,研,罗过)取一两一分。

上同研匀,用黄蜡熔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顷,别以新汲水吞下,不拘时候。

(《局方》水浸丹)

12、治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名曰水臌:巴豆九十枚(去皮心),杏仁六十枚(去皮尖)。

并熬令黄,捣和之,服如小豆大一枚,以水下为度,勿饮酒。

(《补缺肘后方》)

13、治肝硬化腹水:巴豆霜一钱;轻粉五分。

放于四、五层纱布上,贴在肚脐上,表面再盖二层纱布。

经一至二小时后感到刺痒时即可取下,待水泻。

若不泻则再敷。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4、治喉痹:白矾二两(捣碎),巴豆半两(略捶破)。

同于铫器内炒,侯矾枯,去巴豆不用,碾矾为细末,遇病以水调灌,或干吹入咽喉中。

(《百一选方》)

15、治白喉:巴豆仁、朱砂等分,各研成细末,混和,每用3~5分,置膏药上,贴于眉间的上方(勿使药末掉入眼中)。

约经8~12小时,局部皮肤发生大小不等的水泡时,便可揭去膏药,擦掉药末,涂上1%龙胆紫液,以防感染。

(《江苏中医》(11):23,1959巴豆朱砂膏)

16、治耳卒聋:巴豆一粒,蜡裹,针刺令通透,用塞耳中。

(《经验方》)

17、治风虫牙痛:一巴豆一粒,研,绵裹咬之。

二针刺巴豆,灯上烧令烟出,熏痛处。

(《经验方》)

18、治一切恶疮: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雄黄、轻粉末,频涂取效。

(《普济方》)

19、治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巴豆去壳,炒焦,研膏,点肿处则解毒,涂瘀肉则自腐化。

(《痈疽神秘验方》乌金膏)

20、治荷钱癣疮:巴豆仁三个,连油杵泥,以生绢包擦,日一、二次。

(《秘传经验方》)[4]

临床应用

1、防治白喉

对白喉密切接触者,病人家属、白喉恢复期患者、健康带菌者,以及轻症白喉病例,均可采用巴豆泥局部贴敷的方法加以防治。

方法:将除去内外壳的生巴豆仁0.5克在消毒乳钵中研成泥状(或加朱砂0.5克共研),挑取绿豆大的膏点,置于约1.5厘米平方的胶布上。

贴于两眉间印堂穴,或颈部扶突穴,经6~8小时(最长12小时)揭去,可见局部出现一小水泡,即用消毒针尖刺破,以消毒棉球拭干渗液,再涂龙胆紫液。

对白喉密切接触者及病人家属,贴巴豆朱砂膏后,经对照观察,能降低发病率;对白喉恢复期患者或健康带菌者,用巴豆泥外敷后,可使90%以上病例于8~24小时内带菌现象消失;对轻症白喉可配合青霉素及其他对症治疗。

2、治疗喉梗阻

因白喉及麻疹后喉炎引起的喉梗阻,可用生熟巴豆散约0.5~0.7分,用喷粉器吹入咽部,观察2~3小时,如无呕吐、腹泻或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而梗阻症状尚未明显好转的,可再行第2、3次喷咽,1天内喷咽不超过3次,必要时可连续喷2~3天。

如呕吐腹泻较着者,应立即停止。

对体质虚弱、心力衰竭及并发心肌炎病变者慎用。

多敷病例在喷咽后半小时至3~4小时,可见吸气性陷没、呼吸促迫及喘鸣等症状明显好转,数小时至1~2天内梗阻解除。

治疗过程中应同时使用白喉抗毒素及磺胺类、抗菌素。

对气管下位梗阻无效。

呕吐泄泻为常见反应,但梗阻症状多在腹泻咸呕吐后得到明显改善。

生熟巴豆散系用3粒生、4粒熟的巴豆研末去油制成。

制法:取七倍数的巴豆若干粒去壳去衣,将其中4/7炒至黄色,与其余3/7的生巴豆共研成粉末。

把它夹在数层能吸收油分的纸内,用力挤压去油,再换纸用温热熨斗在纸上熨压,去净残留油分,然后再研成细末备用。

3、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

取苹果1只洗净,用小刀挖1个三角形小洞,另用巴豆仁1粒放入小洞,仍将苹果盖严,隔汤蒸30~60分钟。

放凉,取出巴豆仁,吃苹果,喝苹果汤。

成人每日吃1个,重症早晚各吃1个,夜间喘息者临睡前吃。

8岁以下小儿酌减。

可连续服用数周。

服后具有止喘、祛痰作用;个别病例可能出现轻微腹泻。

4、治疗急、慢性肠炎及慢性痢疾

取巴豆适量去内外壳,取仁,不去油,放入铜(或铁)勺中置炭火上炒焦,至巴豆内外黑透为度,待冷,秤准2钱,研成泥状备用。

另将蜂蜡2钱溶化,与巴豆泥搅拌均匀,候稍冷,搓条制丸,约制成80丸,每丸重0.15克,内含巴豆0.075克。

成人每次0.6克(4丸),日服3次,空腹时服用;8~15岁,每服2丸;5~7岁,每服1丸;1~4岁,每服半丸;6个月以上,每服1/3丸;6个月以下,每服1/4丸;未满1月婴儿忌服。

服后未见腹痛、腹泻、呕吐等副作用。

凡兼有发热及其他合并症者忌服。

经治疗急性腹胃13例,慢性腹泻4例,慢性下痢4例,均治愈。

本药对体虚老人的慢性泄泻亦有效。

5、治疗急性阑尾炎

将巴豆、朱砂各0.5~1.5克研细混匀,置6x6厘米大小的膏药或胶布上,贴于阑尾穴,外用绷带固定。

24~36小时检查所贴部位,皮肤应发红或起小水泡,若无此现象,可重新更换新药。

共治疗99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者82例。

最少的贴1次,最多的贴3次。

效果:治愈85例,无效14例(仍用手术治疗)。

6、治疗神经性皮炎

取巴豆去壳1两,雄黄1钱,磨碎后用3~4层纱布包裹,每天擦患处3~4次,每次1~2分钟,直至痒感消失,皮损消退为止。

[4-5]

其他价值

巴豆的功效巴豆有什么功效1、巴豆是巴豆的成熟果实,它具有药用价值,一般被用来压榨去油,碾细为巴豆霜,可以利水消肿,祛痰利咽,还可以用来通便,它有非常强大的泻寒积、通关窍的作用,可以使得肠道蠕动加快,治疗顽固的便秘。

2、巴豆,在中药中指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

有大毒,属峻下逐水药,产于巴蜀,其形如豆,故名。

巴豆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巴豆

又名:老阳子

性味归经:味辛,性热;归胃、大肠、肺经。

治寒积便秘

巴豆有大毒,是一味峻泻药,主要用于寒积便秘、水肿、腹水、痰涎壅盛、气急喘促等症。

《本草通玄》记载,巴豆“秉阳刚雄猛之性,有斩关夺门之功,气血未衰,积邪坚固者,诚有神功,老赢衰弱之人轻妄投之,祸不旋踵。

巴豆、大黄,同为攻下之剂,但大黄性冷,腑病多热者用之。

巴豆性热,脏病多寒者宜之。

”须注意,巴豆不宜直接内服,常制成巴豆霜以降低毒性。

【巴豆小档案】

巴豆主产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属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成熟种子可人药,一般秋季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摘,晒干,去果壳,取出种子,用米汤或面汤浸拌,在日光下暴晒或烘裂,去皮,取仁,炒焦黑,即为巴豆炭;或碾碎,用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烘,压榨去油,研细,过筛,经此工序制造出的即为巴豆霜。

【功效主治】

功效泻寒积,逐水,祛痰,蚀疮。

主治1.用于寒积便秘者。

2.用于水肿、腹水患者。

3.用于痰涎壅盛、气急喘促,或肺痈痰多腥臭等症。

4.用于疮疡化脓未溃破,其腐蚀作用,能腐蚀皮肤,促使溃破。

5.用于女性经闭。

【注意事项】

1.巴豆有大毒,非急症必须时,不得轻易使用。

2.非寒实积滞或体虚者忌用。

3.孕妇忌用。

4.服巴豆后不宜食热粥、喝热水等吃温热食物,亦不可饮酒,否则会加剧腹泻。

如果泻下不止,可食冷粥,喝冷大豆汁,也可用黄连、黄柏或绿豆水煎冷服,缓解腹泻。

5.巴豆不可与牵牛子同用。

巴豆霜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巴豆霜功能主治、巴豆霜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