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茶酚胺(茶叶中主要生物化学物质有哪些)
一、什么是茶酚胺呢
应该是儿茶酚胺吧……
儿茶酚胺是一种含有儿茶酚和胺基的神经类物质。儿茶酚和胺基通过L-络氨酸在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和亲铬细胞位置的酶化步骤结合。通常,儿茶酚胺是指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这三种儿茶酚胺都是由络氨酸结合。
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显示不同的病态情形。一般通过不正常的儿茶酚胺水平可以断定两个方面:首先涉及到肾上腺髓质瘤,这些瘤结合了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循环失常。第二点涉及到心血管系统。(儿茶酚胺)含量超标会引发高血压和心肌梗塞,含量过低则通常导致低血压。儿茶酚胺含量水平的不同与心脏猝死、冠状心脏病和心脏不充血等也有潜在联系。
儿茶酚胺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兴奋血管的a受体,使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表现在皮肤和黏膜比较明显,其次是肾脏的血管收缩,此外脑,肝,肠系膜,骨骼肌血管都有收缩作用.对心脏冠状血管有舒张作用,这是因为心脏兴奋,心肌代谢产物如腺苷增加,提高了冠状血管的灌注压力,使冠脉流量增加的原理.作用在心脏本身,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时,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血压的收缩压增高,出现脉压变小的改变.
临床应用于:
1.休克.用于神经源性,心源性,中毒性休克的早期.剂量不宜过大,一般用2毫克加于5%葡萄糖500毫升中,静滴速度每分钟掌握在4-8微克,使收缩压维持在90mmHg左右.
2.胃出血.用儿茶酚胺1-3毫克适当稀释后口服,在胃内因局部作用收缩胃黏膜血管,产生止血效果.
其不良反应,可发生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所以不要让药物漏出血管外.剂量不要过大,以免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另外突然停药可出现血压下降,需停药时,应先逐渐减少剂量和减慢滴速,然后停药.
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及无尿的病人禁用!
二、什么是儿茶酚胺
儿茶酚胺指的是一种含有儿茶酚和胺基的神经类物质,即含有邻苯二酚的胺类化合物。
儿茶酚和胺基通过L-酪氨酸在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和嗜铬细胞位置的酶化步骤结合。儿茶酚胺是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r)和多巴胺(DA)。这三种儿茶酚胺都是由酪氨酸为前体转化得到的。
儿茶酚胺物质的化学结构特点是:带有一个双羟基苯核和一个带氨基的侧链,在生物样品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极低。
图为儿茶酚胺的结构:
扩展资料儿茶酚胺主要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三种物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由于可以进行快速、高灵敏的指纹识别检测而一直备受关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基础研究领域。然而真实样品往往存在于复杂环境中,且含量低,易于氧化,拉曼散射截面小,直接利用SERS技术检测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难题,研究人员利用SERRS技术实现血清中目标分子的检测。对于一些弱SERS活性的目标分子,通过设计拉曼探针与目标分子结合,使得入射光能量与目标分子中电子能量发生共振耦合,目标分子的拉曼散射光谱的强度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研究人员将拉曼标签修饰在PVP稳定的金纳米粒子上,从而成功构筑一种功能化基底。结合算法和SERS指纹识别的优势,实现了血清中儿茶酚胺物质的多组分检测。进一步地,利用该功能化基底的Au-O键作为内标信号,实现了低浓度下儿茶酚胺的定量检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儿茶酚胺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利用共振SERS技术实现血清中儿茶酚胺针刺效应物质的检测
三、茶中有胺多酚吗
研究发现茶叶里面含有茶氨酚,茶氨酚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茶作为饮品,对人体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绿茶、红茶等都可以降低人体的多种恶性肿瘤发生的几率。
四、茶叶中主要生物化学物质有哪些
1.茶多酚
(Tea.polyphenols)亦称茶鞣酸、茶单宁。是一种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化合物的混合物,约占干物质的15%~40%,主要组分为儿茶素(黄烷醇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儿茶素为主体的黄烷醇类,占茶多酚的一半以上,占茶树新梢干物质的20%左右,是茶树次生物质代谢中心。它对茶叶色、香、味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茶叶保健功能的首要成分。
2.儿茶素
(Catechins)亦称儿茶酸。属黄烷-3-醇类衍生物,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分酯型和非酯型两类。新梢是形成儿茶素的主要部位,它存在于叶细胞的液胞中,约占茶叶干物质的16%~23%。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强的苦涩味和收敛性,是赋予茶叶色、香、味的重要物质基础。儿茶素是茶叶中最具有药效作用的活性组分,现已表明它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辐射、防癌等功能。
3.氨基酸
(Amino.cid)是蛋白质、活性肽、酶和其他一些活性分子的重要组分。茶叶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游离氨基酸”有甘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等26种,约占干物质的2%~4%,是茶汤鲜味的主要呈味物质,其中,精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等都可转变为香气物质或作为香气的前体。茶叶中还有一类由根部生成的非蛋白质氨基酸——茶氨酸(Theanine),它呈甜鲜味,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对绿茶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也是红茶品质评价的重要因子。因它是茶叶的特征性化学物质,故也是鉴别茶组植物的生化指标之一。氨基酸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如谷氨酸能降低血氨,蛋氨酸能调整脂肪代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将茶树新梢中的谷氨酸在厌氧和好气情况下交替处理制成的γ-氨基丁酸(GABA),具有较显著的降血压等保健功能,日本已有商品茶投放市场。
4.蛋白质
(Protein)是由各种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量聚合物。茶叶中主要蛋白质种类有白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等。幼嫩芽叶中蛋白质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5%左右,一般中小叶茶高于大叶茶,春茶高于夏、秋茶。但只有占蛋白质总量2%左右的水溶性蛋白才溶于水,它既可增进茶汤的滋味和营养价值,又能保持茶汤的清亮度和茶汤胶体液的稳定性。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与芽叶中蛋白质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湿润多雨,弱光照可使蛋白质含量提高,这是“高山出好茶”的重要原因之一。
5.咖啡碱
(Caffeine)亦称咖啡因。是茶叶中嘌呤碱类(Purines)中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无臭、味苦,遇120℃高温开始升华,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茶叶中一般含2%~5%,细嫩芽叶高于老叶,夏秋茶略高于春茶,也是重要的滋味物质。在红茶加工过程中与茶黄素络合的复合物具有鲜爽味。茶叶中的嘌呤碱除了咖啡碱外,还有可可碱、茶叶碱、黄嘌呤、腺嘌呤等,它们的含量都非常少。咖啡碱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具有提神的作用。由于它常和茶多酚成络合状态存在,不仅形成了茶的固有风味,而且它与游离状态的咖啡碱在对人体生理机能上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故在正常的茶叶饮量下,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
6.芳香物质
是挥发性物质的总称,主要是醇类化合物。
(1)芳樟醇(Linalool):又称沉香醇,是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在茶树体内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后才成为游离态的芳樟醇。具有铃兰香气,在新梢中芽的含量最高,从一叶、二叶、三叶到茎依次递减。一般大叶茶含量高于中、小叶茶,春茶又高于夏、秋茶。在红茶制作的揉捻、发酵、干燥过程中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
(2)香叶醇(Geraniol):亦称牻牛儿醇。在茶树体内也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而得,具有玫瑰香气。新梢各部位和春、夏茶含量与芳樟醇相似,只是大叶茶含量较低,中、小叶茶含量较高。安徽祁门种含量高出其他中、小叶品种几十倍,因此使“祁红”具有明显的玫瑰香气特征。
(3)橙花叔醇(Nerolidol):倍半萜烯醇类。在茶树体内亦以葡糖苷形式存在。具有木香、花香和水果百合韵,是乌龙茶及花香型名优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亦是绿茶中最具有抗菌力的成分。乌龙茶在制作过程中会显著增加。
(4)2-苯乙醇(2-Phenylethanol):亦称β-苯乙醇。芳环醇类。亦具有玫瑰香气,以糖苷形式存在于鲜叶和成品茶中,不同叶位的含量由芽、一叶、二叶、三叶依次递减。经β-葡糖苷酶水解后,鲜叶中含量明显增加。中国安徽和福建红茶中的含量高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
(5)顺-3-己烯醛(Z-3-Hexenal):亦称青叶醛。是茶叶的挥发性成分,具有青草气,当浓度低于0.1%时呈新鲜水果香,故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鲜叶必须先经过摊放,以降低青叶醛含量,减少青草气。芳樟醇与顺-3-己烯醛的比值可用来判断红茶香气品质的优劣。
7.茶叶维生素
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茶叶中水溶性的有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P、肌醇、维生素U。它们的分子量较小,但与茶树的物质代谢、茶叶营养及药用价值有着重要关系。脂溶性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它们同样对茶树某些代谢起调节作用。
(1)维生素C:亦称抗坏血酸。茶鲜叶中含量较多。在加工过程中虽会有所损失,但由于茶叶内含有较多的生物类黄酮物质,故成品茶含量仍较高,绿茶中含量约2.50mg/g,红茶约0.60mg/g。它能防治坏血病,增强人体机体的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2)维生素B1:亦称硫胺素。茶叶中含量比蔬菜还高,成品茶中含量约为干重的0.015%~0.06%。它能维持人体神经、心脏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3)维生素B2:亦称核黄素。茶叶中的核黄素主要与蛋白质结合成为黄素蛋白,参与茶树体内物质代谢的多种还原反应,缺少它,茶树机体呼吸减弱,氮素代谢受到障碍。在茶叶中含量约为0.012~0.017mg/g,以芽叶中最多。它有增进人体皮肤弹性和维持视网膜的功能。
(4)维生素E:亦称生育酚。茶叶中的含量高于蔬菜和水果,约为300~800mg/kg,绿茶含量又高于红茶。由于茶叶内含有较多的生物类黄酮物质,故能对维生素E的氧化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它本身又是一种极好的抗氧化剂,可以阻止人体中脂质的过氧化过程,故具有抗衰老作用。
茶叶中除了上述这些组分外,还有一些含量虽不高,但具有独特作用的成分,如脂多糖具有防辐射和增加白血球的功效;几种多糖的复合物和茶叶脂质组分中的二苯胺,具有降血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