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药性歌括四百味原文)
一、药性歌括四百味原文
《药性歌括四百味》歌括辑录
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宜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
1.人参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2.黄芪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白茯苓、赤茯苓)附:茯苓皮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附:鲜生地
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10.熟地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二、药性赋和药性歌括四百味的区别
药性赋和药性歌括四百味的区别是性质不同。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显示:
1、药性歌是中医里绵延至今的治病良方,吟诵里饱含着郭光俊心系乡亲,治病救人的真情。
2、药性赋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三、药性歌括四百味、黄连
黄连
[歌诀]黄连味苦,泻心除唁①,清热明眸②,厚肠③止痢。
[译注]黄连味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所以能泻心火,治心火旺的心烦不眠和热病心烦或神昏说胡话,并能清热明目,治目赤肿痛;还能增强胃肠功能而止热痢。本品还有凉血解毒作用,可以用于热毒痈肿疔疮等外症。
注①澧(hu):音忽,多睡。这里作昏糊似睡解。
②眸(móu):音谋,眼睛的瞳孔。
③厚肠:增强胃肠功能的意思。
[应用]用治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谚语,常与犀角、黄芩、山栀、生地等药同用;若治阴血不足,水枯火炎,心烦失眠者,多与阿胶、白芍、鸡子黄同用;若治心火内炽,血热吐衄者,又常与大黄、黄芩同用。用治湿热泻痢,属初起表证未罢者,多与葛根、黄芩同用;属下痢不爽、里急后重者,多与木香同用;属热毒血痢者,又常与黄柏、白头翁、秦皮同用。用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者,常与知母、天花粉同用,若为肝火犯胃,呕吐吞酸者,又常与吴茱萸同用。用治火毒疮疡,目赤肿痛等证,内服外用均有良效,配黄芩、黄柏、连翘水煎服,治火毒疮疡效佳;单用煎汁点眼,可治目赤肿痛;配枯矾、青黛外用,治耳内疖肿、中耳炎有效。
(用量用法) 1.5~5克,研末吞服1~1.5克,一日三次。炒用减低寒性,姜汁炒用于止呕,酒炒清上焦火,猪胆汁炒泻肝胆实火。
〔使用注意〕不宜久煎。非实火湿热证不宜服。
四、药性歌括四百味、知母
知母
[歌诀]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译注]知母味苦,性寒,有清热滋阴润燥的作用。能够解除温热病高热烦渴,以及骨蒸劳热,盗汗,咳嗽痰不易出等症。
[应用]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多与生石膏、粳米、甘草同用:若治内热消渴,又常与生地、麦冬、天花粉等滋阴清热生津药同用。用治肺热燥咳,属肺热咳痰黄稠者,常与黄芩、瓜萎、浙贝母等同用,属阴伤燥咳痰粘或无痰者,又常与川贝母、沙参、麦冬等同用。用治骨蒸劳热,常与黄柏、熟地、龟板等同用;若治阴虚劳嗽,,又常与沙参、百部、白芨等同用。用治肠燥便秘,属温病后期律伤者,多与生地、元参、麦冬同用;属老年人或久病体虚津枯肠燥者,又多与生首乌、火麻仁、当归、肉苁蓉等同用。此外,以本品30克,配黄柏30克、肉桂3克同用,可治老年人癃闭兼阴伤者;与酸枣仁、茯苓、川芎等同用,可治虚烦不眠。
[用量用法] 6~12克。生知母泻火力较强,宜用于肺胃实热;盐知母,味咸入肾,长于滋阴,宜用于肾阴不足,相火浮动及骨蒸劳热等证。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滋阴、缓泻,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