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翅目特征(蠓属双翅目蠓科)
一、磷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同翅目等等的区别 联系
磷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同翅目的区别为:翅的形式不同、口器形式不同。
一、翅的形式不同
1、磷翅目:一般具翅2对,发达,仅个别种类的雌虫无翅或仅具退化的翅。翅膜质,有鳞毛和鳞片覆盖。
2、半翅目:翅有两对,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
3、双翅目:中胸具翅1对,膜质,某些类群具毛(如毛蠓科)或鳞片(如蚊科),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很少缺如),极少数种为短翅、无翅或翅退化,翅脉近基本型,常有消失或合并现象。
4、同翅目:翅为膜翅,第一对翅与第二对翅形状大小基本一致。
二、口器形式不同
1、磷翅目:口器除小翅蛾等少数低等蛾类保留有上颚和下颚外,绝大多数种类为典型的虹吸式口器。即上颚完全退化,上唇短小,下颚须发达或退化,下唇仅保留3节的下唇须,其主要取食器官为由两下颚外颚叶延长而并合形成的虹吸管(喙管),取食时伸入花中,吮吸花蜜。
2、半翅目:口器为刺吸式,从头的前端伸出,休息时沿身体腹面向后伸,一般分为4节。
3、双翅目:口器为刺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下唇端部膨大成1对唇瓣,某些种类口器退化。
4、同翅目:头后口式,刺吸式口器从头部腹面后方生出,喙1-3节,多为3节。触角短,刚毛状、线状或念珠状。
扩展资料鳞翅目的生物学特征:
1、变态类型:完全变态,蛹分为两种类型,在原始的轭翅亚目、无缘亚目、异蛾亚目和毛顶次目中为强颚离蛹,其余为无颚被蛹。完成一个生活史循环通常1~2个月,多则2~3年。
2、幼虫多为植食性,如地老虎、棉铃虫等。虽然没有鞘翅目多,但从经济价值上讲,造成的危害大于鞘翅目。
3、成虫一般不为害,取食花蜜或不取食,但有部分害虫如吸果叶蛾,喙尖,刺破果皮吸取汁液,对果实造成危害。
4、成虫多具趋光性(蓝紫光-灯诱)、趋化性(如糖醋液诱杀),有的具迁飞习性(黏虫等)。
基本介绍:
鳞翅目(学名Lepidoptera)包括蛾、蝶两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000余种。该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个大目。其中蛾类6000种,蝶类2000种。同时也是农林害虫最多的一个目。如黏虫、稻纵卷叶螟、小地老虎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鳞翅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翅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翅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翅目
二、什么是双翅目昆虫
双翅目昆虫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中仅次于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的第四大目。包括蚊、蝇、虻、蠓、蚋等几类,其有多种口器,如刺吸式、刮吸式或舐吸式;该类昆虫中胸发达,前后胸均退化,只有一对膜质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属完全变态昆虫。目前已知种类约有85000种,中国约有4000余种。
双翅目家族的昆虫习性复杂,适应力很强,分为水生和陆生两类,一般多在白天活动,有少数种类选择在黄昏或夜间出来活动。幼虫阶段,食性广且杂,大致可分成4类:植食性,多是农作物害虫;腐食性或粪食性,以取食腐败的动植物或粪便为食;捕食性昆虫,如食蚜蝇科、斑腹蝇科、黄潜蝇科的某些种类;寄生性,其幼虫都是寄生在昆虫体内,如寄蝇幼虫寄生于黏虫、地老虎、玉米螟、松毛虫等重要农林害虫体内,其他如皮蝇科、狂蝇科、胃蝇科的幼虫多寄生在牛、羊、马的体内。双翅目昆虫一般为两性繁殖,多数系卵生,也有伪胎生和胎生,此外,也有一些孤雌生殖和少数的幼体生殖现象。在有些亚目的昆虫里,其卵可在母体内发育到各种程度以后产下,如蝇科的某些昆虫刚产下的卵就能孵化,或产下不久后就会孵化,也有孵化出来后就已是第3龄幼虫的。蛹生派昆虫产下的前蛹期幼虫,可以自由活动,它们不吃食物就可化蛹,如虱蝇。通常卵单产或成块产在食物上、水下、土中、植物的组织内部、活的寄生体内,或产于幼虫的栖息场所。双翅目昆虫发育所需生活周期的长短因各自的食性、环境以及气候等因素而异。双翅目昆虫极善飞翔,是昆虫中飞行最敏捷的类群之一。也有少数种类的翅与足异化而适于游泳。双翅目昆虫中有不少都会传播疾病,最常见的是某些吸血性类群直接叮咬,刺吸血液常引起家畜贫血。不少种类还是传播细菌、寄生虫、病毒等病原体的媒介,例如蚊子传播疟疾、丝虫病、黄热病、登革热等;虻传播丝虫病、炭疽、锥虫病以及马的传染性贫血;蠓科的一些种类为丝虫病的中间宿主;蚋科的一些种群在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传播蟠尾丝虫病,等等。它们所传播的这些疾病都对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同时双翅目昆虫还是农林的重要害虫,如很多虫子会危害林木、蔬菜作物和多种豆科植物。双翅目昆虫与长翅目、毛翅目、鳞翅目、蚤目都起源于蝎蛉类复合体,它们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双翅目最早的化石标本发现于下侏罗纪,这些化石均属于较原始的科,其中有绝迹的科,也有现代的科。环裂亚目的化石标本发现于第三纪。
蜜蜂
三、请帮我举出10种双翅目的昆虫!!!
潜叶蝇、果实蝇、麦瘿蚊、白蛉、牛皮蝇、伊蚊、库蚊、按蚊、大头金蝇、牛虻……
双翅目下辖科:
毫蚊科(冬大蚊科,Trichoceridae)、伪蚊科(颈蠓科,Tanyderidae)、细腰蚊科(褶蚊科,Ptychopteridae)、缨翅蚊科(Nymphomyiidae)、大蚊科(Tipulidae)、蠋大蚊科(Cylindrotomidae)、沼大蚊科(Limoniidae)、网蚊科(Blepharoceridae)、扇蚊科(拟网蚊科,Deuterophlebiidae)、毛蠓科(Pschodidae)、幽蚊科(Chaoboridae)、蚊科(Culicidae)、细蚊科(Dixidae)、长角蚊科(Hesperinidae)、瘿蚊科(Cecidomyiidae)、伪大蚊科(殊蠓科,Anisopodidae)、毛蚊科(Bibionidae)、棒足毛蚊科(Corynoscelidae)、粪蚊科(Scastopsidae)、粗脉毛蚊科(Pachyneuridae)、粘蚊科(Sciophilidae)、尖眼蕈蚊科(Sciaridae)、澳蕈蚊科(Lygistorrhinidae)、残脉蕈蚊科(Manotidae)、蕈蚊科(菌蚊科,Mycetophilidae)、蕈柄蚊科(Bolitophilidae)、张翅蕈蚊科(Diadocididae)、准蕈蚊科(Ditomyiidae)、蕈栖蚊科(Mycetobiidae)、扁角蚊科(Ceroplatidae)、大角蕈蚊科(Macroceridae)、山蚋科(奇蚋科,Thaumaleidae)、蚋科(Simuliidae)、摇蚊科(Chironomidae)、联脉蚊科(Synneuridae)、极蚊科(Axymyiidae)、蛾蠓科(Psychodidae)、蠓科(Ceratopogonidae)、水虻科(Stratiomyiidae)、摇虻科(Chiromyzidae)、木虻科(Solvidae)、食木虻科(Xylophagidae)、臭虻科(Coenomyiidae)、虻科(Tabanidae)、大虻科(Acanthomeridae)、拟鹬虻科(Hilarimorphidae)、鹬虻科(Rhagionidae)、棘虻科(Apioceridae)、剑虻科(Therevidae)、窗虻科(Scenopinidae)、网翅虻科(Nemestrinidae)、小头虻科(Acroceridae)、蜂虻科(Bombyliidae)、拟食虫虻科(Mydaidae)、食虫虻科(Asilidae)、舞虻科(Empididae)、长足虻科(Dolichopodidae)、伪鹬虻科(Athericidae)、肋角虻科(Rachiceridae)、穴虻科(Vermileonidae)、蚤蝇科(Phoridae)、尖翅蝇科(Lonchopteridae)、澳蝇科(Sciadoceridae)、扁足蝇科(Platypezidae)、眼蝇科(Conopidae)、食蚜蝇科(Syrphidae)、头蝇科(Pipunculidae)、狂蝇科(Oestridae)、疽蝇科(Cuteterebridae)、皮蝇科(Hypodermatidae)、粪蝇科(Cordyluridae)、花蝇科(Anthomyiidae)、舌蝇科(Glossinidae)、蝇科(Muscidae)、寄蝇科(Tachinidae)、丽蝇科(Calliphoridae)、麻蝇科(Sarcophagidae)、短角寄蝇科(Rhinophoridae)、胃蝇科(Gasterophilidae)、鼓翅蝇科(Sepsidae)、巢蝇科(Neottiophilidae)、酪蝇科(Piophilidae)、刺股蝇科(Megamerinidae)、突眼蝇科(Diopsidae)、瘦腹蝇科(Tanypezidae)、马来蝇科(Nothybidae)、瘦足蝇科(Tylidae)、指角蝇科(Neriidae)、甲蝇科(Celyphidae)、缟蝇科(Lauxaniidae)、斑腹蝇科(Chamaemyiidae)、圆头蝇科(Dryomyzidae)、沼蝇科(Sciomyzidae)、树脂蝇科(Rhopalomeridae)、粗臀蝇科(Rhinotoridae)、小金蝇科(Ulidiidae)、蜣蝇科(Pyrgotidae)、邻斑蝇科(Pterocallidae)、扁口蝇科(Platystomatidae)、斑蝇科(Otitidae)、粗股蝇科(Richardiidae)、尖尾蝇科(Lonchaeidae)、实蝇科(Trypetidae)、草蝇科(Pallopteridae)、扁蝇科(Coelopidae)、日蝇科(Helomyzidae)、锯翅蝇科(Trixoscelidae)、彩眼蝇科(Chyromyiidae)、腐木蝇科(Clusiidae)、小花蝇科(Anthomyzidae)、禾蝇科(Opomyzidae)、茎蝇科(Psilidae)、奇蝇科(Teratomzidae)、树洞蝇科(Periscelidae)、寡脉蝇科(Astiidae)、角蛹蝇科(Aulacogastridae)、铲足蝇科(Cnemospathidae)、细果蝇科(Diastatidae)果蝇科(Drosophilidae)、小粪蝇科(Borboridae)、岸蝇科(Tethinidae)、滨蝇科(Canaceidae)、黄潜蝇科(秆蝇科,Chloropidae)、尸蝇科(Thyreophoridae)、水蝇科(Ephydridae)、细角蝇科(Leptoceratidae)、潜蝇科(Agromyzidae)、树创蝇科(Odiniidae)、隐毛蝇科(隐芒蝇科,Cryptochaetidae)、鸟蝇科(Carnidae)、叶蝇科(Milichiidae)、蜂蝇科(Braulidae)、蛛蝇科(Nycteribiidae)、蝠蝇科(Streblidae)、虱蝇科(Hippoboscidae)、厕蝇科(Fanniidae)、圆目蝇科(Strongylophthalmyiidae)。
四、蠓虫是什么
蠓虫在非洲马拉维湖面上聚集
蠓虫属昆虫纲、双翅目、蠓科。俗称“小咬”、“墨蚊”或“蠓柏子”,口器为刺吸式,种类繁多,全世界有400多种,中国吸血的蠓约有200余种,其中以库蠓、蠛蠓、细蠓与人的关系较大。蠓的生活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成虫体小约1~4mm呈黑色或褐色,常孽生水塘、沼泽、树洞、石穴的积水及荫蔽的潮湿土壤,寿命约1月,以幼虫或卵越冬。
目录
•生活习性
•健康危害
•防范方法
•古籍记载
•参考资料
•生活习性
•健康危害
•防范方法
•古籍记载
•参考资料
编辑本段回目录蠓虫-生活习性
蠓虫在非洲马拉维湖面上聚集
双翅目的蠓虫,体长大约4毫米左右,有翅膀,选择在夜幕降临时低空成群飞行。蠓虫的习性和蚊虫有些相似,都是雄虫靠吸食植物的汁液为生,雌虫吸食动物的血液。专家说,雌蠓虫咬了人后,被叮者可能出现局部发热、瘙痒的过敏症状。研究证明,蠓虫吸食牲畜的血液后再叮咬人类,会将一些动物身上的病菌传染给人类。
虫成群飞行,是在寻找交配对象。蠓虫多在7月份暴发,一个月后,数量就开始减少直至消失,第二年又重新出现。蠓虫多将虫卵产在低水洼和潮湿的泥浆里,孵化温度是28℃左右,一般只需要5天就能孵化出幼虫。前阵子的暴雨造成多处积水,给蠓虫产卵制造了有利条件。专家预计,近几天出现的蠓虫只是今年的第一代或第二代成虫,一旦它们产在积水里的虫卵全部发育成蠓虫,密度会比现在还要大得多。
阴雨潮湿天气非常适宜蠓虫生长,所以蠓虫的密度才会如此之大。被蠓虫叮咬后,应立即涂抹花露水、风油精,有条件的还可以用酒精擦拭消毒。如果家里飞进了蠓虫,可喷洒杀虫剂,如果住家附近有水洼也可撒上杀虫药粉,以杀死幼虫。这位工作人员说,蠓虫成虫的“寿命”只有一个月,再过20多天,这种虫子就会死掉了。
编辑本段回目录蠓虫-健康危害
蠓虫在非洲马拉维湖面上聚集
炎炎夏日又是蚊虫肆虐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蚊子叮咬过,有时会觉得有些蚊子特别“毒”,不但肿的厉害,还特别痒,需要好几天才能好,其实这种情况大多并非蚊子所为,而是另一种叫蠓的虫子所为。
蠓与蚊子很相似,但更小,大约只有芝麻大小,外表为黑褐色。蠓在夏秋季节最为常见,常成群的飞舞在树林、天地、草坪等潮湿的地方,早晨和黄昏时间最为活跃。蠓通常喜欢在阴暗、有枯叶的地方繁延后代。蠓虽然比蚊子小,但比蚊子更凶,一般一只蚊子每次会叮咬一两口,而蠓一次就会叮咬八到十口,只要露在外面的皮肤就可能遭到袭击,如手、脚、手臂、腿、脖子等。
症状
蠓同蚊子一样在叮咬人时会吸血,叮咬后伤口会发痒,之后变红、肿胀,痒的更严重。与蚊子不同的是,蠓叮咬引起的斑块比较大,摸上去硬硬的,水肿也比较明显,局部的毛孔变大,成为一个一个向下凹陷的小点,看上去好像桔子皮一样,有时还会出现发炎、水泡。蠓叮咬的地方很痒,一般的花露水、驱风油也不能止痒、消肿。红肿常常需要几天才会消散,比蚊子叮咬更难愈合,消散后可有短暂的色素沉着,之后会恢复正常。
治疗
对于蠓叮咬后引起的红肿、发痒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试着使用一些止痒、消肿的药物,但效果往往并不好。有时使用太多的止痒药物可引起过敏,使病情更为复杂,如果叮咬伤口出现新的感染、过敏时要及时看医生。另外,注意不要用手搔抓,以免溃烂或出现新的感染。
编辑本段回目录蠓虫-防范方法*在进入树林、草坪等潮湿、阴暗的地方时最好穿长裤、长袖的衣服,将蠓拒之门外。
*保持住所周围干爽,有充足的阳光,因为阳光照射可使其死亡。
*经常修剪花草树木,清理枯叶,使蠓没有繁殖之地。
编辑本段回目录蠓虫-古籍记载蠛蠓之类的小飞虫。《红楼梦》第三一回:“难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虫儿、花儿、草儿、瓦片儿、砖头儿,也有阴阳不成?”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今所在谓乱飞小虫如蚋者为蠓虫,广东谓之蠛子。”姚雪垠《长夜》三二:“固然你平常不信报应,可是蠓虫过去都有影,雪里能埋住死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