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专业提供药品招商、药品代理、医药招商、保健品招商、医疗器械招商、医药原料供求的网络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疗保健

什么是旋毛虫病,有哪些特点

时间:2023-11-03作者:fangzhe8666分类:医疗保健浏览:57评论:0

一、什么是旋毛虫病,有哪些特点

旋毛虫是一种很细小的线虫,一般肉眼不易看出,为雌雄异体。成虫寄生在宿主的小肠内,幼虫寄生在宿主的横纹肌内,卷曲呈螺旋形,外面有一层包囊呈柠檬状,大小为(0.25~0.66)毫米×(0.21~0.42)毫米。人、猪、犬、猫、鼠及野生动物都能感染。

当人食用含有旋毛虫幼虫的食品后,幼虫由囊内逸出进入十二指肠及空肠,迅速生长发育为成虫,并在此交配繁殖,每条雌虫可产1500条以上幼虫,这些幼虫穿过肠壁,随血液循环被带到宿主全身横纹肌内,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卷曲呈螺旋形,周围逐渐形成包囊。

当人食用患旋毛虫病的畜肉1周左右,出现胃肠炎症状及肌肉疼痛,甚至使肌肉运动受到限制。如果幼虫进入脑、脊髓,也可引起脑膜炎样症状。其幼虫不但寿命长(有的可活10~20年),而且数目多(每克肌肉可有数千万只),致病力强、危害性大、感染率高,能形成地方性流行病。近年来,旋毛虫病在我国有蔓延趋势,如云南省1960~1985年,发病区由5个上升到10个,商品猪宰后旋毛虫检出率上升了近1倍。包囊内幼虫的抵抗力很强,盐腌、烟熏都不能杀死肉块深部的虫体。在盐腌肉块深层中的包囊幼虫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腐败的肉中的幼虫能活100天以上,甚至肉块腐败分解呈糊状,具恶臭,包囊仍然完整,幼虫仍未死亡。所以,控制此病的关键在于预防,不吃未熟透的肉,做好防止粪便污染的卫生工作。在流行地区特别要加强对易感动物肉品的旋毛虫检验。

二、旋毛虫病简介

目录 1拼音 2概述 3诊断 4治疗措施 5病原学 6流行病学 7临床表现 8辅助检查 9鉴别诊断 10预防附: 1旋毛虫病相关药物 1拼音

xuán máo chóng bìng

2概述

旋毛虫病(trichinosis,trichinellosis)是由旋毛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流行于哺乳类动物间,人因生吃或半熟食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等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发热、肌痛、水肿和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等。

3诊断

诊断依据:①病前1~2周(1~40d)摄食生猪肉等史;②临床特点主要为发热、肌肉疼痛和水肿、皮疹等,初期可有胃肠道症状,血白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等;③确诊有赖于肌肉活检找到幼虫或(和)血清学检查。

4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给予充分营养和水分。肌痛显著可予镇痛剂。有显著异性蛋白反应或心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严重患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最好与杀虫药同用。一般强的松剂量为每日20~30mg,连服3~5d,必要时可延长;亦可用氢化可的松100mg/d,静滴,疗程同上。

(二)病原治疗苯咪唑类药物中以阿苯达唑为首选,其疗效好、副作用轻。国内采用剂量为每日15mg/kg、24~32mg/kg,分2~3次口服,疗程5d(长者10d)的不同方案,均取得良好疗效。必要时间隔2周可重复1~2个疗程。一般于服药后2~3d体温下降、肌痛减轻、浮肿消失,少数病例于服药后第2~3d,体温反应所致。噻苯咪唑对成虫和幼虫(移行期和包囊期)均有杀灭作用;剂量为25mg/kg,日2次,疗程5~7d,必要时间隔数日后可重复治疗;本品偶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皮炎、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血清转氨酶值升高等反应,加用强的松可减轻反应。甲苯咪唑对各期旋毛虫幼虫的疗效可达95%,对成虫疗效略低;成人剂量为100mg,日服3次,疗程5~7d(幼虫)或10d以上(成虫)。

什么是旋毛虫病,有哪些特点

5病原学

旋毛虫雌虫长3~4mm,雄虫长仅1.5mm,通常寄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肠壁,交配后雌虫潜入粘膜或达肠系膜淋巴结,排出幼虫。后者由淋巴管或血管经肝及肺入体循环散布全身,但仅到达横纹肌者能继续生存。以膈肌、腓肠肌、颊肌、三角肌、二头肌、腰肌最易受累,其次为腹肌、眼肌、胸肌、项肌、臀肌等,亦可波及呼吸肌、舌肌、咀嚼肌、吞咽肌等。于感染后5周,幼虫在纤维间形成0.4×0.25(mm)的橄榄形包囊,3个月内发育成熟(为感染性幼虫),6个月~2年内钙化,但因其细小,X线不易查见。钙化包囊内幼虫可活3年(在猪体内者可活11年)。成熟包囊被动物吞食后,幼虫在小肠上段自包囊内逸出,鉆入肠粘膜,经四次脱皮后发育为成虫,感染后一周内开始排出幼虫。成虫与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

6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猪为主要传染源,其它肉食动物如鼠、猫、犬、羊以及多种野生动物如熊、野猪、狼、狐等亦可感染并通过相互残杀吞食或吃了含有旋毛虫囊包的动物尸体而感染。有人提出本病的两个传播环,即家养动物环和野生动物环。人为此两个传播环的旁系,在无人类感染的情况下,这两个传播环均能各自运转。

(二)传播途径人因吞食含包囊的猪肉、狗肉、羊肉或野猪肉等而感染。爆发流行与食生肉习惯有密切关系。

(三)易感人群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产生显著的免疫力,再感染者病情远较初次感染者为轻。

(四)流行情况旋毛虫病散在分布于全球,以欧美的发病率为高。国内主要流行于云南、西藏、河南、湖北、东北、四川等地,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本病发生。近年各地调查,猪的感染率一般为0.1~0.2%,某些地区检出率达2%或7%,个别地区送宰的猪群检出率竟高达50%。鼠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亦较高较重。

7临床表现

旋毛虫对人体致病作用的强弱,与摄入幼虫包囊数量及其活力,以及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有关。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因而致死。按旋毛虫在人体的感染过程可分为下列三期:

(一)侵入期(小肠期,约1周)脱囊幼虫鉆入肠壁发育成熟,引起广泛的十二指肠炎症,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甚至浅表溃疡。约半数病人感染后一周内有恶心、呕吐、腹泻(稀便或水样便,日3~6次)、便秘、腹痛(上腹部或脐部为主,呈隐痛或烧灼感)、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伴有乏力、畏寒、发热等。少数病人可有胸痛、胸闷、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二)幼虫移行期(2~3周)感染后第二周,雌虫产生大量幼虫,侵入血循环,移行至横纹肌。幼虫移行时所经之处可发生血管性炎症反应,引起显著异性蛋白反应。临床上出现弛张型高热,持续2d至2月不等(平均3~6周),少数有鞍状热。部分患者有皮疹(斑丘疹、荨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旋毛虫幼虫可侵犯任何横纹肌引起肌炎:肌细胞横纹肌消失、变性、在幼虫周围有淋巴细胞、大单核细胞、中性和嗜酸粒细胞,甚至上皮样细胞浸润;临床上有肌肉酸痛,局部有水肿,伴压痛与显著乏力。肌痛一般持续3~4周,部分可达2月以上。肌痛严重,为全身性,有皮疹者大多出现眼部症状,除眼肌痛外,常有眼睑、面部浮肿、球结膜充血、视物不清、复视和视网膜出血等。重度感染者肺、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亦被累及,相应产生灶性(或广泛性)肺出血、肺水肿、支气管肺炎甚至胸腔积液;心肌、心内膜充血、水肿、间质性炎症甚至心肌坏死、心包积液;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和颅内压增高等。血嗜酸粒细胞常显著增多(除极重型病例外)。

(三)肌内包囊形成期(感染后1~2月)随着肌内包囊形成,急性炎症消退,全身症状减轻,但肌痛可持续较久,然无转为慢性的确切依据。

重症患者可呈恶病质,虚脱,或因毒血症、心肌炎而死亡。

8辅助检查

(一)血象早期移行期白细胞计数及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达1~2万/mm3,但重症患者嗜酸粒细胞可不增加。

(二)肌肉活组织检查感染后第四周取三角肌或腓肠肌(或浮肿,肌痛最显著的部位)近肌腱处肌肉一小片,置两玻片中压紧,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蜷曲的幼虫,虫体周围有多数炎性细胞包绕,形成小型肉芽肿。肌肉活检受摘取组织局限性的影响,在感染早期及轻度感染者每不易检出幼虫。感染较轻镜检阴性者,可将肌片用胃蛋白酶和稀盐酸消化,离心沉淀后检查幼虫,其阳性率较压片法为高。

(三)免疫学检查旋毛虫抗原可分为虫体抗原、虫体可溶性抗原(有感染性幼虫体可溶性粗抗原和自感染性幼虫体杆细胞内α颗粒提取的可溶性抗原两种)、表面抗原(自虫体表面提取或剥离的可溶性抗原)、以及排泄分泌抗原(或称代谢抗原)。国内外试用过多种免疫学检查方法,包括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皂土(亦称美粘土,bentonite)絮状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环蚴沉淀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间接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等。其中后四者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且可用于早期诊断。①IFA对早期和轻度感染均有诊断价值。以全幼虫作抗原,在幼虫皮层周围或幼虫口部有荧光沉淀物者为阳性反应。患者于感染后2~7周可出现阳性反应。②IHA用冻干致敏绵羊红细胞、以IHA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用滤纸干血滴代替血清,结果无显著差异,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③ELISA敏感性高于IFA。常采用以虫体生理盐水浸出液为抗原。④IEST用感染鼠肌肉冰冻切片作抗原,以IEST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血清学试验于感染后2~4周开始阳性,感染后7周多全部阳性。反应如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抗体效价4倍升高者尤有诊断价值。血清学检查在抗体检测上取得良好效果,但人、畜感染旋毛虫后,抗体持久存在于血清中,不利于疗效考核。近年国内外已成功地制备旋毛虫幼虫单克隆抗体。采用虫体可溶性抗原、排泄分泌抗原结合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间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抗原阳性结果提示为现症感染,且具疗效考核价值。

9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食物中毒(初期)、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疾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热、皮肌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鉴别。流行病学资料对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10预防

(一)加***生宣教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及其他哺乳类动物肉或肉制品是最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控制和管理传染源改善奍猪方法,提倡圈奍,病猪隔离治疗;灭鼠,防止鼠粪污染猪圈;饲料煮熟以防猪只感染。

(三)加强肉类检验,未经检验不准出售。库存猪肉经低温冷冻处理,在15℃冷藏20d,或20℃冷藏24h,可杀死幼虫。

旋毛虫病相关药物噻苯唑片

。也可用于治疗旋毛虫感染。重要用于类圆线虫病和旋毛虫病(肠内期)【用法用量】成人及小儿剂量①粪类圆线...

噻苯唑片

。也可用于治疗旋毛虫感染。重要用于类圆线虫病和旋毛虫病(肠内期)【用法用量】成人及小儿剂量①粪类圆线...

阿苯达唑片

,鞭虫病,一次400mg,一日2次,连服3日;旋毛虫病,一次400mg,一日2次,连服7日;囊虫病,...

阿苯达唑颗粒

,鞭虫病,一次400mg,一日2次,连服3日;旋毛虫病,一次400mg,一日2次,连服7日;囊虫病,...

阿苯达唑胶囊

三、猪旋毛虫病怎么防治

预防:

(1)改变人们生吃猪肉或吃未煮熟猪肉的习惯。

(2)在旋毛虫病流行的地方,往往鼠对旋毛虫病的感染率较高,故经常灭鼠对控制旋毛虫病非常重要。

(3)在旋毛虫病流行地区,禁止猪敞放,实行圈养,减少猪感染的机会。

(4)加强食品卫生检疫,在屠宰场严格检疫,一旦发现有旋毛虫的猪应销毁。

治疗:丙硫咪唑:4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间隔2日重复用药1次。连服3次。

四、如何防治猪旋毛虫病

(1)严格执行屠宰猪的卫生检疫制度,病猪严重感染时,在成虫寄生期内或大量幼虫钻入肌肉时,可能出现体温升高、肠炎、腹泻、呕吐、迅速消瘦等症状,有的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有的呈慢性病程,表现肌肉疼痛,眼睑或四肢水肿,长期躺卧不起,故仅凭症状不易确诊,要进行尸体剖检,镜检出现虫体时才能确诊。

旋毛虫主要寄生在猪的膈肌和肋间肌。检验时常用的压片方法是:取横膈膜肌角,先用肉眼观察肌纤维内是否有小白点样病灶,剪下24个似麦粒大小的肉块,并列夹在两个小玻璃片中,将小肉块压薄后,用低倍镜检查,观察肌纤维间有无旋毛虫幼虫的包囊。按规定,若24个小肉块中发现不超过5个包囊钙化了的幼虫时,可将病猪肌肉和心脏切成小片煮熟食用,若超过5个则销毁。

(2)养猪设圈,不让猪乱跑,扑灭鼠类,对犬、鼠尸体应焚烧或深埋处理,同时注意保持猪舍卫生。

(3)发现疫源时,应做调查,以便制订措施。

(4)本病可用药物治疗:

①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80~100毫克,一次内服。

②噻苯咪唑,每千克体重50毫克,内服,连服5~10天。184.什么是猪囊虫病?

猪囊虫病是由寄生在人体内的有钩绦虫的幼虫所致。多寄生在猪的横纹肌,肠、眼、其他脏器也常有寄生。成熟的猪囊尾蚴外形椭圆,约黄豆大,有半透明的包囊,长径6~10毫米,短径约5毫米,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为一层薄膜,壁上有一个圆形黍粒大的乳白色小结,其内有一个内翻的头节。因囊虫的形状像豆粒,所以又名“豆猪”或“米心肉”。

有钩绦虫可长达3米左右,呈乳白色,头很小,有米粒大,前端细而后端长,全身由800~1000个节片组成。前端的节片短而小,后端的节片长而大,里面包含很多虫卵,称为孕卵节片。虫卵为圆形或略为椭圆形,直径为35~42微米,有钩绦虫寄生于人肠道里,孕卵节片不断脱落,随着人的粪便排出,猪吃了这种有虫卵的粪便后,24~72小时内,虫卵就在猪肠内孵化出幼虫,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到身体各部,在肌肉内发育成为囊虫。人吃下未杀死囊虫的猪肉,进入小肠,经2个多月就会变成绦虫,绦虫又产卵,卵随粪便排出。这样人传给猪,猪传给人,循环不已。

一般猪患囊虫病多不出现症状,也不容易发现,只有在极强的感染或某个器官受害时才能见到症状。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