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专业提供药品招商、药品代理、医药招商、保健品招商、医疗器械招商、医药原料供求的网络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疗百科

病因学概念简述

时间:2023-11-03作者:fangzhe8666分类:医疗百科浏览:69评论:0

一、病因学概念简述

一般来说,所谓病因,应当包括致病因子和条件(包括通常所谓诱因)两方面的因素,它们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致病因子是指能够引起某一疾病的某种特定因素而言。例如伤寒杆菌能引起伤寒、疟原虫能引起疟疾,等等,因此,伤寒杆菌就是伤寒的原因,疟原虫就是疟疾的原因。原因是引起疾病的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没有这个因素,相应的疾病就不可能发生。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仅有致病因子对机体的作用,往往还不足以使疾病发生。例如,与同一感冒患者密切相处的许多人,虽然都可能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但其中可能只有少数人发生感冒而大多数人并不发生。这里,感冒是否发生,就取决于某些条件是否具备。条件是指在疾病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决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而言。有些条件可使机体的抵抗力(resistance)降低或易感性(susceptibility)、敏感性(sensitivity)增高,从而使机体的在相应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易于发病;有些条件则可使相应的致病因子能以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强度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疾病;例如,免疫功能不足、过劳、月经期、过敏性鼻炎等等条件能使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降低或易感性增高;因此,具备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条件的机体在接触感冒病毒后就易于发病,而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机体(这是大多数)即使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一般也不致发病。促使感冒发病的条件还有年龄因素(学龄前儿童感冒发病率较高)、季节因素(寒冷季节中感冒发病率较高)与感冒患者相处特别密切而持续又较久等等。

许多条件是一些自然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等。例如,夏季和初秋天气炎热有利于肠道致病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在外界环境中繁殖,也有利于苍蝇的孳生,从而使肠道致病菌易于传播;同时,炎热天气可能使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和肠蠕动减弱,消化道的抵抗力可因而降低,而且炎热季节中人们爱吃生冷食物,与肠道致病菌接触的机会可能增多。因此,炎热季节中容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等等。冬春季天气寒冷,人们在室内停留时间较长,如通风不良,居住拥挤就有利于呼吸道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因而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等。我国吸血虫病主要见于长江两岸和南方湖沼水网地区,是由于这些地区适宜于中间宿主的大量繁殖,而水源又易被含有血吸虫卵的人畜粪便所污染的缘故。

也有许多条件属于社会因素。大量事实表明,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对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大影响。在我国解放前,统治阶级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人民精神苦闷,生活贫困,营养不足,又加上过度劳累,因而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弱。同时,恶劣的卫生条件又使各种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得以大量繁殖孳生,各种劳动保护措施又十分欠缺。这些条件(社会因素)就决定了旧社会中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猖獗流行和工伤事故、职业病的大量发生、而娼妓制度的存在,又使性病广泛传播。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生活水平、劳动条件和卫生条件都逐步有所提高和改善,休质也不断有所增强。多年来,我国在党的卫生方针指引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有效措施,取得了卫生保健事业各方面的伟大成就。例如,解放前在我国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鼠疫、天花等已经绝迹,黑热病早在五十年代末就已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也逐步得到控制,而娼妓制度废除,也使性病逐步趋于消灭等等。但是,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卫生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以及医疗卫生设施的不足,某些社会因素尚未得到应有的控制,因而在疾病防治方面也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例如,随着工业发展而出现的废气、废水、废渣对环境的污染,饮食卫生管理不善以致病毒性肝炎和一些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等尚未得到充分的控制,等等,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区分致病因子和条件的作用和意义,对于许多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不同情况,我们既可以侧重于采取在体内外消灭致病因子或防止其侵入机体的各种措施,也可以侧重于采取排除相应各种条件的措施,或者采取两者并重的办法,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例如,目前对防止疟疾的流行来说,消灭致病因子(疟原虫)是主要的,因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应当是彻底治疗疟疾现症患者,疟疾流行区居民普遍预防服药,消灭蚊虫和防止蚊虫叮咬等。对于消灭天花来说,全民接种牛痘疫苗,以排除对天花的免疫能力不足这个条件,却是最有效的措施。对于防止结核病的流行而言,则针对致病因子(结核杆菌)的措施如隔离和治疗开放性肺结核患者,乳牛结核病的防和牛乳的消毒等等,以及排除发病条件的措施如不断改善营养和居住条件,合理安排工作以及接种卡介苗以增强特异免疫等等,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应当尽可能兼顾并重而不能有所偏废。

条件对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如上述,但是,也有许多疾病的发生,似乎并不需要相应条件的存在,例如机械暴力、高温、氰化物等剧毒化学制剂作用于机体时,毋须任何条件,即可分别引起创伤、烧伤和中毒。

还应当注意的是,同一因素,对一种疾病来说是条件,而对另一种疾病却可以是原因,因而应当作具体分析。例如营养不足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可以是结核病发生的条件,而长期严重的营养不足本身又是营养不良症的致病因子。

所谓诱因或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是指能够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原因的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例如,昏迷病人容易发生上呼吸道带菌分泌物的吸入,因而昏迷可以成为肺炎的诱因。又如,肝性脑病发生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是氨中毒,而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因为大量血液进入肠道后,其中蛋白质分解产物氨基酸,经肠内细菌作用可产生大量的氨,因而可使血氨水平突然显著增高而诱发肝性脑病。

二、请问“病理学”和“病因学”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病理学/pathology的意思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研究疾病的机理,可以有neurological的也可以是psychological的,behavioral的。随手举个心理学精神疾病的栗子,比如我说serotonin inhibitor活动太频繁导致了人对emotion的感知失衡,进而行为上表现出抑郁症状,比如觉得没什么快乐的事情,歇斯底里,等等(只是随便举的例子,并不准确!)。这是一个疾病的机理,它怎么循环保持病情症状的。所以病理学经常被叫做是对mechanism/机理的研究。

至于病因学/etiology则像是一个最终结果,由于什么引起了发病。比如你有一个gene是risk factor,忽然受到了过多的压力导致了发病。这个算是病因学。一般来讲比较常见的情况是通过研究病理学而间接了解病因。因为很多疾病(尤其是精神病)很难讲什么是具体病因,毕竟研究并不能在人身上induce病因看会不会导致发病什么的……在动物身上能做的实验也有限。

不过病因学和病理学经常被放在一起讲,某种程度上如果研究涉及到两者之一,基本上对另一个也一定是有贡献的。

三、病因学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注解附: 1古籍中的病因学 1拼音

bìng yīn xué

2英文参考

Etiology

3注解

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学科.病因总的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正常的生命活动要求人体能与外界各种因素保持动态平衡。如果这种平衡失常,即产生疾病。造成这种失常的原因,一是外来***超过了机体调节适应的能力,这就是外因;一是机体内部抵抗外界各种动因的能力降低,或体质上的某些缺陷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就是内因。关于外因,中医归纳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疠之气,其中既包括理化性致病因素,也包括生物性致病因素。关于内因,泛指能导致疾病发生的人体内在的一切因素,其中中医学特别强调七情内伤,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过度***,能使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减弱,故易受外界邪气的侵袭而发病,或无外邪而机体本身自病,中医学称此为“正气亏虚”,“精气不足”。体质也属于内因,如某些人正气有衰,对原本无害的物质如花粉、药物.鱼虾等产生过敏反应而发生病理状态。中医学认为内因是发病的根据,外因是发病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古籍中的病因学《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13.温病兼脑膜炎

天津侯姓***,年八岁,得热病兼脑膜炎。病因蒙学暑假乍放,幼童贪玩,群在烈日中HT戏,出汗受风,遂得斯...

《医学摘粹》:[伤寒证方歌括阳明实证]麻仁证

,法宜丸药用麻仁。麻仁丸攻用大黄妙入神,润肠芍杏合麻仁,更兼枳朴专行气,炼蜜为丸合病因。《医学摘粹》...

《医学见能》:[卷首诊法]问证

朝寒,进退盛衰,变证兼证之类是。问病情∶恶寒恶热,苦呕苦满,欲食不食,心烦不寐之类是。《医学见能》...

《医学摘粹》:[杂病证方歌括里证类]腰痛

,或虚或实凭何治,妙法终当仿古人。肾著汤(证附)病因湿得速宜攻,肾著名汤治有功,白术燥脾苓泄水,干姜...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二)治淋浊方]6.寒淋汤

四、中医病因学说

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症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人致病的原因除了源自自然界,也有源自人体内部的因素。

致病因素

中医致病四因素

外在因素:六淫

内在因素:七情

病理因素:痰饮、瘀血等

其他因素:饮食、劳逸、外伤及烧烫伤等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气候变化过于急躁,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之时,六气就会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

风邪

风是自然界无形的流动气流,春季的主气,四季皆有。风邪致病以春季为多,其他季节均可发生。风邪自皮毛肌腠而入,致病范围广泛,是导致外感病的主因。

寒邪

寒为冬季主气,其他季节也可见到。寒邪也有外寒、内寒之分。

外寒指寒邪直接侵袭人体,根据深浅又有伤寒和中寒之分。伤寒(并非西医的肠伤寒)指寒邪伤及肌表,也包括生物性病原体侵袭。中寒则指机体阳气衰虚,表现为功能减退,多与肾阳有关。

内寒主要有阳衰气虚、功能减退的表现。其具体表现症状有:胸闷、胸背彻痛、腹胀、便溏、腰膝冷痛、阳痿、女子带下清稀、五更泄等。

暑邪

暑是夏天炎热的气候,为夏季的主气。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

暑邪的常见病症

湿邪

湿为长夏主气。空气中含水湿过多,即湿邪,也包括生物性病原体,有外湿、内湿之分。

外湿:由生物性病原体和理化性刺激引起。外湿为病与季节、环境有关:黄梅季节多雨,土地潮湿,物体易霉,早晨雾气弥漫,居处潮湿,长期水中作业,涉水淋雨,人在此时易病。

内湿:为脾失健运,属于症候归类范畴,中医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燥邪

燥邪是秋天的主气,与湿的意义相反,是指空气中水分减少、湿度降低而形成的干燥现象。燥有外燥、内燥之分;人体感受外界燥邪,包括生物性病原体而发病,成为外燥。外燥为病,多见于气候干燥的秋季,所以中医有“秋燥”之称。

外燥:燥邪多从口鼻而入,其病常从肺卫开始。外燥又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气温高而干燥,是为温燥;深秋气温凉而干燥,易感凉燥。

内燥:指津液或精血亏损所表现的症候。内燥见于剧烈吐泻、失血、高热、汗出过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及老年人功能衰退等所致津枯血燥表现。

火邪

病因学概念简述

又称“热邪”,指光和热的物理刺激,但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外感热性病(包括生物性病原体)在热盛期的症候群。火与热经常并称。火邪有外感和内生之分。直接侵入人体为病的属于外感;由于情志活动异常或气机不畅,郁而化火以及阴液损耗,形成阴虚火旺者皆属内生。

外感热邪:热邪蒸发炎上,若扰乱神明,则有烦躁失眠、神昏谵语等表现。消灼津液,则可见口干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表现。热邪迫血妄行,使血流加快,则会使血液溢于脉外而导致各种出血,如吐血、便血、尿血、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且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而发生痈肿疮疡。

内感热邪、郁而化火:

内生火热证,主要有心火、肝胆火、脾胃火、肺火及肾火。心火上炎可见口舌生疮,肝胆火亢盛者,则头痛、目赤。肺火者,会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胃火盛,可导致牙龈肿痛。肾火盛,则五心烦热、大便燥结、盗汗等症状。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