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阴经
一、阴经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概述 4阴脉·阴经 5归属于六脏的经脉·阴经 6经穴别名·阴经 6.1阴经的别名 6.2出处 6.3穴名解 6.4所属部位 6.5漏谷穴的定位 6.6取法 6.7穴位解剖 6.7.1层次解剖 6.7.2穴区神经、血管 6.8漏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6.9主治病症 6.10刺灸法 6.10.1刺法 6.10.2灸法 6.11配伍 6.12文献摘要 7参考资料附: 1古籍中的阴经 1拼音
yīn jīng
2英文参考YIN meridia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òugǔ SP7 [中国针灸学词典]
3概述阴经:1.阴脉;2.归属于六脉的经脉;3.经穴别名。
4阴脉·阴经阴经又称阴脉[1]。指经脉之中属阴者[1]。包括手足三阴经、任脉、冲脉、阴维脉、阴蹻脉等[1]。
5归属于六脏的经脉·阴经阴经指归属于心、肝、脾、肺、肾、心包六脏的经脉[2]。
太阴经:有阴气旺盛之意义,因为其位于三阴经之最表层,故有太阴为开之称。
少阴经:有阴气减弱之意义,其位置在太阴与厥阴之中间,故有少阴为枢之称,亦即本经在两阴经之间,起著枢纽之作用。
厥阴经:是阴气发展之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之方面转化过程,亦即是在太阴和少阴两经阴气交尽之际,其位置在太阴与少阴之里面,故有厥阴为合之称。
在中医学上五脏属阴属里故为内,六腑属阳属表故为外,有相互表里配偶之意,而阴经属阴、属内,阳经属阳、属外相对,所以阴经和阳经同脏腑表里关系一样,配成一对一对,其配对情形如下:
手太阴肺经(里)配对手阳明大肠经(表)足阳明胃经(表)配对足太阴脾经(里)手少阴心经(里)配对手太阳小肠经(表)足太阳膀胱经(表)配对足少阴肾经(里)手厥阴心包经(里)配对手少阳三焦经(表)足少阳胆经(表)配对足厥阴肝经(里) 6经穴别名·阴经阴经为经穴别名[2]。见《针灸学》(南京)。即漏谷[2]。
穴位漏谷汉语拼音 Lougu罗马拼音 Louku美国英译名 Leaking Valley各国
代
号中国 SP7日本 7法
国莫兰特氏 RP7富耶氏德国 MP7英国 Sp7美国 Sp7
漏谷为经穴名(Lòugǔ SP7)[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太阴络[4]。属足太阴脾经[4][3]。漏即漏下,谷指五谷,本穴善治泄泻痢疾,故名漏谷[3]。主治腹胀,脘腹胀满,肠鸣切痛,腹胀腹鸣,急性肠胃炎,慢性肠胃炎,肠鸣音亢进,饮食不化,消化不良,疝气,腹痛,少腹疼痛,泄泻,赤白痢,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癔病,脚气,丹毒,偏坠,腿膝厥冷,膝踝肿痛,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精神病等。
6.1阴经的别名太阴络(《备急千金要方》)。
6.2出处《针灸甲乙经》:漏谷,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者中。
6.3穴名解漏即漏下,谷指五谷,本穴善治泄泻痢疾,故名漏谷[3]。
漏,是渗泄和穴洞的意思。谷即山洼无水之地,又指肌肉之结合处,《内经》谓:“肉之大会为谷。”穴在三阴交上3寸处,胫腓二骨夹隙中。《医宗金鉴》谓:“在夹骨隙中”,故喻之为谷。又以胫骨有漏血孔,与本穴遥相关通,故名之为“漏谷”。[5]
本穴外表部位与足阳明络穴“丰隆”部位相对,或与足阳明经有所沟通,故名“太阴络”也[5]。
6.4所属部位小腿[6]
6.5漏谷穴的定位标准定位:漏谷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7][8]。
漏谷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际。正坐或仰卧取穴[3]。
漏谷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后缘处[4]。
漏谷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
漏谷穴的位置
漏谷穴的位置(足太阴脾经)
漏谷穴的位置(肌肉)
漏谷穴的位置(骨骼)
6.6取法漏谷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际[3]。正坐或仰卧取穴[3]。
正坐或仰卧位,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连线的中点稍下(0.5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9]。
正坐或仰卧位,在内踝高点上6寸,胫骨后缘,当阴陵泉和三阴交的连线上取穴。
6.7穴位解剖漏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头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血管、神经分布同三阴交。(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分布著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组织增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伴行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在小腿三头肌(腱)前方进入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在趾长屈肌的后方有径后动、静脉和胫神经并行经过,营养并支配以上诸肌。
6.7.1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3]。
皮肤→皮下组织→胫骺肌[8]。
6.7.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的分支分布[8]。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并有大隐静脉及胫后动、静脉通过[4]。
6.8漏谷穴的功效与作用漏谷有健脾化湿、理气宣痹的作用[3]。
漏谷有健脾和胃,利尿除湿的作用。
《备急千金要方》:“漏谷主久湿、痹不能行,主小便不利。”《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湿痹不能久立”,以该穴有通阳助热、渗湿利尿作用,治肠鸣、逆气、痃癖、冷气在腹、膝痹等症[5]。
6.9主治病症漏谷穴主治腹胀,脘腹胀满,肠鸣切痛,腹胀腹鸣,急性肠胃炎,慢性肠胃炎,肠鸣音亢进,饮食不化,消化不良,疝气,腹痛,少腹疼痛,泄泻,赤白痢,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癔病,脚气,丹毒,偏坠,腿膝厥冷,膝踝肿痛,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精神病等。
漏谷穴主治腹胀、肠鸣、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8]。
漏谷主治脾胃、肝肾、少腹等疾患:如脘腹胀满、肠鸣切痛、泄泻、赤白痢、饮食不化、小便不利、遗精、疝气、少腹疼痛、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等[3]。
现代又多用漏谷治疗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癔病、脚气等[3]。
漏谷主治腹胀腹鸣,消化不良,小便不利,丹毒,脚气,偏坠,腿膝厥冷等[4]。
漏谷穴主治腹痛,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膝踝肿痛,脚气[9]。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肠胃炎,肠鸣音亢进,消化不良;
运动系统疾病: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
其它:尿路感染,精神病。
6.10刺灸法 6.10.1刺法一般直刺0.5~1.0寸[3]。
直刺1~1.5寸[4][8][9],局部有酸胀感[9],可扩散至小腿外侧[9]。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腿外侧。深刺时须防刺伤胫后动、静脉。
6.10.2灸法可灸[3][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4]。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禁灸。
6.11配伍漏谷配曲泉,有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血瘕。
漏谷配阴陵泉、三阴交,有温经通络除湿的作用,治下肢重病[9]。
漏谷配中极、太溪、三阴交,治遗尿[9]。
6.12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腹中热,若寒腹善鸣,强欠时内痛,心悲,气逆,腹满,漏谷主之。少腹胀急,小便不利,厥气上头颠,漏谷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痃癖冷气,心腹胀满,食饮不为肌肤,湿痹不能久立。
《类经图翼》:主治膝痹脚冷不仁,肠鸣腹胀,痃癖冷气,小腹痛,饮食不为肌肤,小便不利失精。
二、什么是阴经
阴经在中医系统理论学说里是属于经络的一部分,这个理论主要起源于秦汉时期,取当时的哲学理论阴阳发展而来的,人体内的经络主要分成阴经及阳经,当然还有奇经八脉这些。而阴经一般是指人体背光(就是晒不到太阳)部分分布的经脉。你只要人站直,双手掌心向前,基本前面部分分布的就是阴经分布。阴经就要是太阴,厥阴,少阴三部分,而且这三部分还分手脚。所以就有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脚的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一般来说针刺分布在这些经络上的穴位就可以治疗管理这些经络的脏器。
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属于脏的经脉,都分布在四肢的内侧,叫做阴经;属于腑的经脉;都分布在四肢的外侧,叫做阳经。
经络,是祖国医学的独特名称。古代的医学家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人体除了脏腑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是经络。什么叫经络呢,简单地说,它象人身上的一个交通网。在这个交通网中,大的干线叫经脉,小的支线叫络脉。经络,就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们纵横交错,内外贯通,遍布人体各处。气血就是沿着这个交通网运输到全身去的。穴位就是散布在这些交通线上的一个个交通站。它们是经络中气血汇聚到人体表面的部位。
人身上的经络很多,最主要的有十二条,叫做十二经脉。其中包括手太明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等。大家知道,人身上有五脏六腑。另外,心脏的外膜心包也算一个脏,这样一共是十二个脏腑。十二经脉分别与这十二个脏腑直接联系。这样,每一条经脉的名字,都包含有所属脏腑的名称。比如肺经、大肠经、胃经等。那么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又是根据什么来命名的呢?这是根据阴阳学说,并且结合这些经脉在身体表面的分布特点来命名的。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属于脏的经脉,都分布在四肢的内侧,叫做阴经;属于腑的经脉;都分布在四肢的外侧,叫做阳经。阴经包括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三种;阳经包括太阳经、少阳经和阳明经三种。同时,由于经脉在人身上的分布有上下的不同,所以又有手经和足经的区分。分布在上肢的叫手经,其中上肢外侧的是三条阳经,叫做手三阳经;上肢内侧的是三条阴经,叫做手三阴经。分布在下肢的叫足经;也分为外侧的足三阳经和内侧的足三阴经。
三、什么叫阳经什么叫阴经
十四正经里,除了任督二脉,剩余十二经络都分阴阳,简单的来分呢,就是手背侧和腿前侧外侧的都属于阳经吧,不很准确了。你可以自己去看看经络图,能看出来的。
四、人体腹部的是哪六条阴经
在中医看来人体中存在有许许多多的经脉,这些经脉连接着人体的各个器官和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存在有很大的联系,并且中医的针灸疗法就是通过刺激穴道、脉络的方式来调理身体,像是在古代电视剧里面所演的点穴也是这个原理。人体的经络有很多,腹部就有6条比较大的经络,下面来介绍一下腹部6条经络都是哪些。

根据经络分布的规律
从经络上看,腹部有7条阴经所过(六条阴经和一条任脉),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中医认为:阴属寒、寒则凝、凝则结、结则聚、聚则不通、不通则痛。腹部寒凉是导致腹部肥胖、经络堵塞的最大原因。
任脉:有统任全身的阴经,调节五脏的作用
督脉::有总督全身各阳经,调节六腑的作用
冲脉:总领全身气血,根据任督的调节,营养五脏六腑全身经脉。

腹部是人体五脏六腑聚集之地
脾胃、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子宫等脏腑皆处于腹部,如果腹部经络不通,温度过低,就会影响脏腑机能。而腹部的保养对调理这些脏腑的亚健康症状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奇经八脉之带脉
带脉,就像人体自身配备的一条腰带,其主要功能就是“约束诸经”。腰带的作用是什么?就是为了让裤子不松弛,所以才会在腰部系上一条紧紧的腰带。人体的“带脉”也有这个作用。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惟有“带脉”横向环绕一圈,好像把纵向的经脉用一根绳子系住一样所以,带脉一旦堵塞,就会造成身体多条经络都堵在腰腹处。
腹部经络不通容易出现的问题:
1、虚寒体质(怕冷多汗、寒热往来、手脚冰凉)

2、妇科问题(痛经、月经不调、有血块)
3、内分泌问题(皮肤晦暗、粗糙、长斑、长痘)
4、肠胃不好(便秘、腹泻、腹痛、胀气)
5、肥胖、肌肉松弛、下垂等
6、免疫力低,衰老的快
7.不孕不育,宫寒等
上一篇:骨折病人应该怎么护理
上一篇:斑真可以去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