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香薷简介
一、土香薷简介
目录 1拼音 2《中医大辞典》·土香薷 2.1土香薷的别名 2.2来源及产地 2.3性味 2.4功能主治 2.5土香薷的用法用量 2.6化学成分 3《贵州民间药物》·土香薷 3.1土香薷的别名 3.2来源及产地 3.3性味 3.4功能主治 3.5化学成分 3.6土香薷的药理作用 4《全国中草药汇编》·土香薷 4.1拼音名 4.2土香薷的别名 4.3来源 4.4原形态 4.5性味 4.6功能主治 4.7土香薷的用法用量 4.8备注 4.9摘录 5《中华本草》·土香薷 5.1出处 5.2拼音名 5.3英文名 5.4土香薷的别名 5.5来源 5.6原形态 5.7生境分布 5.8性状 5.9化学成份 5.10土香薷的药理作用 5.11鉴别 5.12性味 5.13归经 5.14功能主治 5.15土香薷的用法用量 5.16注意 5.17各家论述 5.18摘录 6参考资料附: 1用到中药土香薷的方剂 2用到中药土香薷的中成药 3古籍中的土香薷 1拼音
tǔ xiāng rú
2《中医大辞典》·土香薷土香薷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1]。
2.1土香薷的别名水荆芥、野香薷[1]
2.2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 Hyland.的全草。除新疆及青海外,分布几遍全国各地[1]。
2.3性味辛,微温[1]。
2.4功能主治发汗,解暑,利尿。治夏季感冒,发热无汗,中暑,急性胃肠炎,口臭,小便不利[1]。
2.5土香薷的用法用量煎服:3~9g[1]。
2.6化学成分本品含黄酮类、β谷甾醇、熊果酸、棕榈酸、6甲基三十三烷等[1]。
3《贵州民间药物》·土香薷土香薷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物》。为《中药志》记载的牛至之别名[1]。
3.1土香薷的别名土香薷、土茵陈、五香草[2]
3.2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vulgare L.的全草。分布新疆、甘肃、陜西、河南至江南各地[2]。
3.3性味辛,凉[2]。
3.4功能主治解表,理气,化湿,利水[2]。
1.治感冒发热,胸闷、吐泻,黄疸,水肿,小儿疳积。煎服:9~15g[2]。
2.治跌打损伤,皮肤瘙痒。捣敷或煎水洗[2]。
3.5化学成分茎、叶含挥发油,内有百里香酚、香荆芥酚、牻牛儿乙酸酯等。还含山柰酚、芹菜素、木犀草素和香叶木素为苷元的黄酮苷以及咖啡酸等多种羧酸[2]。
3.6药理作用酊剂有明显利尿作用,浸剂有祛痰作用。在体外对某些常见致病性真菌及细菌有抑制作用[2]。
4《全国中草药汇编》·土香薷 4.1拼音名Tǔ Xiānɡ Rú
4.2土香薷的别名山苏子、水荆芥、野香薷、香薷草
4.3来源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土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 [E. patrini(Lepech.)Garcke],以全草入药。夏、秋抽穗开花时采割,去净杂质晒干或鲜用。
4.4原形态一年生芳香草本,高达9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紫褐色,多分枝,有短柔毛。叶对生,有细柄,叶面有短毛,下面略呈紫色。夏末秋初开花,假穗状花序顶生,直立或上部稍弯;花小,密集,偏向花序一侧着生;4个小坚果卵形,棕褐色,包围于被毛的宿萼内,萼齿刺状。
4.5性味辛,微温。
4.6功能主治发汗,解暑,利尿。夏季感冒,发热无汗,中暑,急性胃肠炎,胸闷,口臭,小便不利。
4.7土香薷的用法用量1~3钱。
4.8备注(1)同属植物萼果香薷Elsholtzia calycocarpa Diels分布于新疆、西藏等地。西藏地区以全草作土香薷入药。
4.9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5《中华本草》·土香薷 5.1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5.2拼音名Tǔ Xiānɡ Rú
5.3英文名All Grass of Common Origanum
5.4土香薷的别名香草头、土薄荷、土薷香、野上比苏、鱼香草、水芳药、山苏子、边枝花、酒饼叶、排香草、蜜蜂草
5.5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香薷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Sideritis ciliata Thunb.; Elsholtzia cristata Willd.; E.patrini(Lepech.) Garck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5.6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90cm。茎直立,本棱形,紫褐色,多分枝,被疏柔毛。叶对生;叶柄长535mm,边缘具狭翅,披毛。叶片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cm,宽14cm,边缘具锯齿,上面被小硬毛,下面叶脉被小硬毛,其余散布腺点;轮伞花序多花密集成假穗状花序,长27cm,顶生和腑生;苞片宽卵圆形或扁圆形,先端针芒状,外面近无毛而具腺点,边缘具缘毛;花萼钟形,长约1.5mm,外面有毛和腺点,萼齿5,前2齿较长,先端具针芒状;花冠淡紫色,外面被毛,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半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伸出,花丝无毛,花药2室;雌蕊子房4裂,花柱内蒙古自治区藏,柱头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长约1mm,棕黄色。花期710月,果期810月。
5.7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可达3400m的山地、林内、河岸和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地区除青海、新疆外、全国各地均有产。
5.8性状性状鉴别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3050cm,表面紫褐色;质脆。叶卷曲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cm,宽14cm,上面暗绿色,有疏生硬毛,下面淡绿以,散生多数亮黄色腺点;叶柄长0.53cm,有小硬毛。顶生假穗状花序,稍偏向一侧,花淡紫色。揉搓后有特异清香,味辛凉。
以枝嫩、穗多、多香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角质纹理明显,非腺毛单细胞,短小,呈锥形,也有多细胞非腺毛。下表皮叶脉上非腺毛14(6)细胞,表面有疣状突起。上、下表皮均有腺鳞和小腺毛。
茎表面观:表皮细胞多角形,非腺毛59细胞,多呈扭曲状,常中部12细胞缢缩,壁上有疣状突起。另有腺毛及腺鳞。
5.9化学成份全草含黄酮类,甾醇类,三萜类,烷烃类及机酸类等化合物。
黄酮类: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dimethoxyflavone),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7,8dimethoxyflavone),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5,7dihydroxy4methoxyflavone),5羟基7,4二甲氧基黄烷醇(5hydroxy7,4dimethoxyflavanonol),5羟基6OαD吡喃半乳糖甙(5hydroxy6methylflavanone7OαDgalacopyranoside)[1,2],刺槐素7OβD葡萄糖甙(acacetin7OβDglucoside)[2]。
甾醇类: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side)[2,3]。
三萜类:熊果酸(ursolic acid)[2,3],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3]。
烷烃类:6甲基三十三烷(6methyltrtriacontane),13环已基二十六烷(13cyclohxylbexacosane)[2]。
有机酸类: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2]。
5.10土香薷的药理作用酊剂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使尿量及尿中氯化物排泄增加,民间作为利尿、发汗剂。浸剂可用于肠弛缓,能促进食欲,改善消化。尚有祛痰作用。试管试验具有抗真菌作用。
5.11鉴别理化鉴别薄层色谱:(1)取本品粉末100g,用挥尾油提取器提出挥发油,吸取一定量,用乙醚制成10%深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石竹烯为对联照品,制成对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薄板上,以已烷展开15cm,用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喷后,于100℃烘5min。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玫瑰紫色斑点。
(2)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另取对聚伞花素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F254CMC薄板上,以已烷展开15cm,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红以斑点。
5.12性味味辛;性微温
5.13归经归肺;胃经
5.14功能主治发汗解暑;化湿利尿。主夏季感冒;中暑;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湿疹;痈疮
5.15土香薷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煎水含漱或熏洗。
5.16注意《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热病汗多表虚者忌用”。
5.17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去皮肤湿热,解表,止痛。治伤风发热,止呕吐。2.《广西药植名录》:治黄疸,疳积,小儿热泻,水肿。3.《陜西中草药》:活血祛瘀,止痛生肌,通窍利膈,调经。4.《贵州草药》:解表,理气,利湿。
5.18摘录二、香薷有什么作用
香薷又称香戎、蜜蜂草,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带花全草,果实成熟后割取全草,晒干,切段生用。其味辛,性微温,具有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之功效,适用于夏季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兼有腹痛吐泻,小便不利等症。
三、土香薷的基本信息
产地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中药名:土香薷。
【别名】:小叶薄荷(《植物名实图考》),满坡香、野荆芥(《贵州民间药物》),白花茵陈、香草(《江西中药》),五香草、山薄荷、暑草、对叶接骨丹(《陕西植药调查》),土茵陈(《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土香薷 Elsholtzia ciliata(Thunb.) Hyland. [E. patrini(Lepech.) Garcke],以全草入药。夏、秋抽穗开花时采割,去净杂质晒干或鲜用。
【采集】:7~8月开花前采收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凉,味辛,无毒。
功效:解表温中、(《陕西中草药》)解表,理气,化湿。发汗,解暑,利尿。
【主治】:治伤风感冒,发热,呕吐,胸膈胀满,腹泻,黄疸,小儿疳积。夏季感冒,发热无汗,中暑,急性胃肠炎,胸闷,口臭,小便不利。
①《贵州民间药物》:去皮肤湿热,解表,止痛,治伤风发热,止呕吐。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黄疸,疳积,小儿热泻,水肿。
③《陕西中草药》:活血祛瘀,止痛生肌,通窍利膈,调经。
治跌打损伤,骨折,胸膈胀满,崩漏,白带。
④《贵州草药》:解表,理气,利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外用:煎水洗。
【注意】:表虚者忌服。
1.《本草从新》:无表邪者戒之。
2.《得配本草》: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
功效:解表温中。(《陕西中草药》)
【备注】:同属植物萼果香薷Elsholtzia calycocarpa Diels分布于新疆、西藏等地。西藏地区以全草作土香薷入药。
四、香薷的介绍
香薷〔拉丁文名;Elsholtzia ciliata(Thunb.) Hyland.〕,别名:水荆芥、臭荆芥、野苏麻、昂给鲁木-其其格、半边花、半边苏、边支花、边枝花、臭藿香、臭香麻、德昌香薷、风耳草、鸡冠香薷、荆芥、拉拉香、蜜蜂草、排香草、偏头草、青龙刀、山苏子、水芳花、铁杆禾、土香薷、退色香薷、香菜、香草、香茹、香薷草、小荆芥、小叶苏于、小叶苏子、野藿香、野香薷、野香苏、野鱼香、野芝麻、野紫苏、鱼香菜、坝子菜、板刷花、臭荆芥青龙才、火麻草、蚂蝗痧、石香薷、铜草花、土地香薷、兔尾巴、香藿、香戎、香茸、香葇、小叶巴蒿、野芭子、野坝蒿、野坝子、野荏子、野苏子、紫花香菜、紫香薷、crested latesummer mint1唇形科、香薷属植物,1直立草本,密集的须根。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钝四稜形,具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麦秆黄色,老时变紫褐色。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穗状花序,花梗纤细,近无毛,花萼钟形,花冠淡紫色,花丝无毛,花药紫黑色。花期7~10月。生于路旁、山坡、荒地、林内、河岸,海拔达3400米。香薷能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上一篇:水丸是什么方法制作的
上一篇:棕板的基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