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专业提供药品招商、药品代理、医药招商、保健品招商、医疗器械招商、医药原料供求的网络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疗器械

如何区分肢体共济失调和躯干共济失调

时间:2023-11-05作者:fangzhe8666分类:医疗器械浏览:102评论:0

一、如何区分肢体共济失调和躯干共济失调

编辑汇编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是(遗传性共济失调)最常见的症状,几乎100%的IAs患者有共济失调的表现。可通过IAs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的鉴别诊断:①躯干共济失调(姿势性):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步态和姿势(站立和坐时)平衡障碍,如站立不稳、起坐不稳、行走不稳、 Romberg征(睁眼、闭眼)阳性(不稳),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眼球震颤常无。定位诊断主要在小脑蚓部(原始小脑)受损害。可见于ADCAⅢ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②四肢协调性共济失调(运动性小脑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肢体完成各项动作的平衡障碍,如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准、辨距不良、轮替运动差、误指试验偏向病侧,眼球震颤较多见(粗大),步态不稳等。一般上肢比下肢的共济失调严重。定位诊断主要在小脑半球(新小脑)受损害;③全:病损部位在原始小脑、新小脑、小脑核团、小脑传人(出)纤维,临床表现为躯干、肢体、步态的共济失调。可见于ADCAI型等。预防: 1.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做好各种预防接种工作。 2.防止物过量(如苯妥英钠)引致本症。 3.防止重金属中毒(如铅)。(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二、什么是共济失调

什么是共济失调?共济失调在西医称为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所属痿症,临床表现为走路不稳平衡感差,肌肉僵硬,像喝醉酒一样,严重则会导致摔跤的情况,说话不清,说话像吟诗一样,说话语速慢,吃饭喝水呛咳,头晕。少数会伴有复视眼球震颤等症状,严重则会导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人体姿势的保持和随意运动的完成,与大脑、基节、小脑、前庭系统、深感觉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系统的损害将导致运动的协调不良、平衡障碍等,这些症状体征称为共济失调。它分为感觉性共济失调、前庭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遗传性共济失调四种类型。病因主要是小脑病变、大脑病变、前庭神经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等。因为病因多,所以完全治愈有难度。共济失调症状 1、共济失调姿势和步态改变:站立不稳,步态蹒跚。 2、共济失调随意运动协调障碍: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时震颤愈明显。 3、共济失调言语障碍:说话缓慢,含糊不清,声音呈断续。 4、共济失调眼运动障碍:眼球运动肌共济失调出现粗大的共济失调性眼震。 5、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可见钟摆样腱反射,见于急性小脑病变。 6、共济失调通过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 7、共济失调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

查看全文

三、什么是共济失调有哪些表现

一、什么是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但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②小脑性共济失调;③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④大脑型共济失调。而一般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

二、常见症状

如何区分肢体共济失调和躯干共济失调

1、姿势和步态改变:站立不稳,步态蹒跚。

2、随意运动协调障碍: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时震颤愈明显。

3、言语障碍:说话缓慢,含糊不清,声音呈断续。

4、眼运动障碍:眼球运动肌共济失调出现粗大的共济失调性眼震。

5、肌张力减低:可见钟摆样腱反射,见于急性小脑病变。

6、共济失调通过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步行时不能直线。

7、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

共济失调(ataxia)是指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平稳。即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共济失调是肌力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运动协调障碍,表现为机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

为脊髓后索损害。病人不能辨别肢体位置和运动方向,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如站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常目视地面行走,在黑暗处难以行走。检查震动觉、关节位置觉缺失和闭目难立(romberg)征阳性等。二、前庭性共济失调

前庭病变使空间定向功能障碍,以平衡障碍为主,表现站立不稳,行走时向病侧倾倒,不能沿直线行走,改变头位症状加重,四肢共济运动正常,常伴严重眩晕、呕吐和眼震等。前庭功能检查内耳变温(冷热水)试验或旋转试验反应减退或消失。病变愈接近内耳迷路,共济失调愈明显。三、大脑性共济失调

额桥束和颞枕桥束是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的联系纤维,病损可引起共济失调,症状轻,较少伴发眼震。

表现随意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规则,即协调运动障碍,还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

(1)随意运动协调障碍:小脑半球损害导致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表现辨距不良(dysmetria)和意向性震颤,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时震颤愈明显。眼球向病灶侧注视可见粗大的眼震。上肢和手共济失调最重,不能完成协调精细动作,表现协同不能,快复及轮替运动异常。字迹愈写愈大(大写症)。

(2)姿势和步态改变:蚓部病变引起躯干共济失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脚远离分开,摇晃不定,严重者甚至难以坐稳,上蚓部受损向前倾倒,下蚓部受损向后倾倒,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小脑半球病变行走时向患侧偏斜或倾倒。

是不是协调能力,不太懂也。

四、什么是共济失调症

问题一:共济失调是什么意思?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但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

问题二:什么是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共济失调的病因很多,首先须确定属于哪一性质的,然后考虑各有关的多种病因。因此,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

问题三:共济失调综合症共济失调是小脑本体感觉首先及前庭功能障碍导致运动笨拙和不协调累及四肢躯干及咽喉肌可引起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人体的姿势保持与随意运动完成与大脑基底节小脑前庭系统深感觉问题等有密切的关系责任

问题四:哪些原因引起共济失调疾病发生的呢这个可以采取中医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患者多大年纪患病多长时间了

问题五:平衡功能障碍和共济失调的区别是什么百度一下吧..............

问题六:哪些方法可检查出是共济失调病情分析:你好。体格检查包括以下内容:1、指鼻试验共济失调时则表现为动作轻重、快慢不一,误指或经过调整后才能指准目标。小脑半球病变时则表现为同侧越接近目标时共济失调越明显,因辨距不良可常超越目标。感觉性共济失调时,睁眼共济运动无障碍,但闭眼时则出现明显的共济失调。2、跟膝胫试验小脑损害举腿和触膝时因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下移时常摇摆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时,患者的足跟常寻不到膝盖,下移时摇摆不定。3、快速轮替试验小脑损害时动作笨拙,节律不均。4、反跳试验小脑病变时.患者常导致动作过度而捶击自己。5、过指试验前庭性共济失调时,上肢下降时偏向迷路有病变的一侧;感觉性共济失调时,闭眼时常寻不到检查者的手指。6、趾-指试验患者仰卧,上举大脚趾来触及伸出的手指。7、起坐试验小脑损害的患者髓部和躯干同时屈曲,双下肢抬起,称联合屈曲征。意见建议:辅助检查1、小脑性共济失调应检查脑CT或MRI,以排除小脑肿瘤、转移瘤、结核瘤或脓肿及血管病及小脑变性及萎缩等。2、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如定位病变位于周围神经应检查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如考虑在后根病变或后索病变应检查肌电图、诱发电位、病变部位的MRI,脑脊液检查,或脊髓造影检查。考虑在丘脑或顶叶时最好检查脑CT或MRI。3、大脑性共济失调应检查脑CT或MRI、脑电图等。4、前庭性共济失调可检查电测听、听觉诱发电位、前庭功能检查等。

问题七: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有什么遗传性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

头针

(一)取穴

主穴:平衡区、感觉区、语言Ⅰ、Ⅱ、Ⅲ区。

配穴:额顶带(前1/4和后1/4)、顶颞带、顶枕带。

额顶带位置:神庭至百会穴左右各旁开半寸处的一寸宽带,将全带由前至后分为4等份。

顶颞带位置:前顶穴至头维穴,向前后各旁开半寸的条带。

顶枕带位置:自百会穴至脑户穴连线左右各旁开半寸的一寸条带。

(二)治法

可先用主穴,如效不显,则改配穴。主穴以28号1.5~2寸毫针沿皮快速刺入1~1.5寸,用200次/分的频率进行快速捻转,持续5分钟,间隔10分钟再捻转5分钟,重复3次出针。配穴:额顶带前1/4由上向下刺,额顶带后1/4由前向后刺,顶颞带应用4根毫针由上向下接连透刺,而第1针须与额顶带后1/4针行交叉刺,每根毫针中间间隔1寸。采用轻而慢插针,快速而有力的抽气法,并行快速捻转1分钟,留针15分钟,期间可行针3次。上述方法每日针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的治疗方法。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能胜任一般劳动;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生活可自理;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但生活尚需照顾;无效:症状、体征未见改善或恶化者。

共治共济失调患者17例,基本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5例[4,5]。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百会、后顶、风府、巨骨、曲池、小海、外关、鱼际、犊鼻、阳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2、百会、脑户、大椎、风池、肩Yu、肩贞、肩s、曲泽、足三里、委阳、太溪、昆仑、太冲。

(二)治法

上述二组穴位交替使用。令患者取坐位,以1.5寸毫针,针体与皮肤呈30度角,针尖沿着皮下浅表层刺入穴位,不提插捻转,医者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若病人有酸胀感,说明进针过深,重新调整。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一般治疗5个疗程以上。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30例,结果,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0%[2]。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平衡区、运动区;2、肩k、曲池、足三里、环跳。

配穴:分2组。1、视区、晕听区、足运感区;2、手三里、合谷、肾俞、髀关、阳陵泉、太冲、昆仑。

(二)治法

采用第一组头针穴加第二组体针穴,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可依据病人情况,或用头针加针灸,或用头针加穴位注射。

头针刺法,一般单侧有病取健侧,双侧有病取双侧,针刺至规定深度后,快速捻转(180~200次/分)3次,第1次捻转3分钟,休息5分钟后再捻转3分钟,再休息5分钟后,再捻转5分钟,最后1次捻5分钟即可起针。每日1次。

穴位注射法:药液:乙酰谷酰胺注射液100mg与川芎嗪注射液2ml。混合后注入所选体穴,每穴注入0.2~0.3ml,每次上下肢各选3~4个穴位。隔日1次。

温针法:取28号1.5~2寸毫针,进针得气后,采用捻转或提插补法,留针15分钟,在留针过程中,在针柄上可置黄豆大艾团点燃,每次灸6壮。温针法为隔日1次。

上述方法头针可每日使用,穴位注射和温针可交叉或单独配合应用。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以共济运动、步态、构音、眼球震颤四项体征变化为指标。痊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生活或工作能力得到完全改善,神经系统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主要体征明显改善,生活或工作基本得到改善;......>>

问题八:共济失调是不治之症吗?能不能治好?专家信箱:我患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多年,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4年,构音障碍2年。于2008年春季开始无诱因出现走路不稳,东摇西晃,如同醉汉,到2010年发展为走路跌跤,2012年春季开始独立行走困难,只能坐轮椅,此外2010年还出现说话含糊不清,语速慢,乘车时视物复视,双手不能完成精细动作,穿衣扣纽扣困难,吃饭持筷笨拙,生活难以自理。自发病以来记忆力没有下降,但症状有所加重。家族中外婆、舅舅均得过此病,已去世。我想问一下专家共济失调到底怎么治才有效呢,能不能治好?解答:武汉中大脑科研究院神经内科陈翠萍主任医师找准病因追奔溯源治疗陈教授介绍说,各种病变均有可能会导致共济失调的发生。(1)周围神经病变:如各种病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炎。(2)脊髓后索性病变:如脊髓痨、亚急性联合变性等。(3)前庭迷路性病变如前庭迷路炎症。(4)小脑病变:如小脑出血、小脑梗死、小脑肿瘤、小脑炎症等。(5)大脑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胼胝体等部位病变如出血、缺血、炎症、肿瘤等。了解症状明确患者病情共济失调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最易出现的症状。很多共济失调患者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共济失调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甚至卧床。动作缺乏次序或条理,不规则,混乱和不协调的一种表现。是促动肌失去了拮抗肌收缩调整所致。针对病情全面复合治疗陈教授介绍说,共济失调的治疗重在针对病灶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1.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2.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3.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4.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5.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运动的限制。6.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感,以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点。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共济失调的治疗因不像其他急性病一样在短时间内能很快痊愈,患者家属要长期面对无法生活自己的病人,导致其对患者的治疗缺乏信心甚至放弃治疗。家属的这种消极心态也影响了患者,使患者产生了自卑心理和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造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家属应该接受事实,从各方面给患者幸福感和温暖,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歧视、不过分照顾患者,经常鼓励患者,让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专家建议:对于共济失调的治疗,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提起足够的重视,及早治疗才能将共济失调对患者的伤害减到最低值,一定要到专业医院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