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专业提供药品招商、药品代理、医药招商、保健品招商、医疗器械招商、医药原料供求的网络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疗保健

用了大承气汤燥屎没拉出来

时间:2023-11-07作者:fangzhe8666分类:医疗保健浏览:70评论:0

一、小承气汤的简介

【来源】《伤寒论》。

【组成】大黄12克(酒洗)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炙)

【用法】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功用】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主治】伤寒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疠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

【方论】方中大黄泻热通便,厚朴行气散满,枳实破气消痞,诸药合用,可以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小承气汤

【药物组成】大黄、薄荷、杏仁、蝉蜕、甘草、羌活、天麻、当归、赤芍药、防风。

【处方来源】《银海精微》卷上。

【方剂主治】小儿胎风赤烂,小儿眼生翳。

二、小承气汤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概述 4《伤寒论》方之小承气汤 4.1方名 4.2组成 4.3功能主治 4.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4.5方解 4.6小承气汤的药理作用 4.7小承气汤的临床应用 4.8各家论述 4.9附注 5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小承气汤 5.1处方 5.2功能主治 5.3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5.4摘录 6《三因》卷七方之小承气汤 6.1方名 6.2组成 6.3主治 6.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6.5制备方法 7《三因》卷十三方之小承气汤 7.1方名 7.2组成 7.3主治 7.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7.5制备方法 8《银海精微》卷上方之小承气汤 8.1方名 8.2组成 8.3主治 8.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9《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一方之小承气汤 9.1方名 9.2组成 9.3功能主治 9.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9.5用药禁忌 10《普济方》卷四○四方之小承气汤 10.1方名 10.2组成 10.3主治 10.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10.5制备方法 11《宣明论方》卷六方之小承气汤 11.1方名 11.2组成 11.3功能主治 11.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11.5制备方法 11.6附注 12《云歧子脉诀》方之小承气汤 12.1方名 12.2组成 12.3主治 12.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13参考资料附: 1古籍中的小承气汤 1拼音

xiǎo chéng qì tāng

2英文参考

Small Chengqi Decoc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小承气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九首。

4《伤寒论》方之小承气汤 4.1方名

小承气汤

4.2组成

大黄(酒洗)四两,炙厚朴(去皮)二两,炙枳实(大者)三枚[1]。

4.3功能主治

《伤寒论》方之小承气汤功能泄热通便,除满消痞,治伤寒阳明腑实证,谵语,便硬,潮热,胸腹痞满,舌黄,脉滑数;及痢疾初起,腹中疗痛,或胀闷,里急后重者[1]。

阳明腑实证,热邪与积滞互结,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苔黄糙,脉滑数;或热结旁流,下利清水;或痢疾初起,腹痛胀满,里急后重。霍乱,大便不通,哕数口,谵语。杂病上焦痞满不通。里症已见三四,脐腹胀满而不甚坚硬,或胸满潮热不恶寒,狂言而喘,病属小热小实小满者。邪传少阴,口燥咽干而渴,或下利肠垢,目不明。

4.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分二次服[1]。

水4升,煮取1升2合,去滓,分温2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4.5方解

方中大黄荡涤实热,厚朴除胀满,枳实消痞实[1]。

4.6药理作用

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中成药研究》(1983;10:28):采用125I白蛋白放射活性测定小承气汤对小鼠腹部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小承气汤能降低小鼠腹部血管通透性,抑制异物从血循环渗出、而对血管吸收过程,本方起降低作用。

4.7小承气汤的临床应用

1.伤寒阳明腑实证:一人病伤寒,大便不利,日晡潮热,手循衣缝,两手撮空,直视喘急。许曰:此诚恶候,得之者十中九死,仲景虽有证而无治法,但云脉弦者生,涩者死。此已经吐下,难于用药,漫且救之,若大便得通而脉弦者,庶可治也。与小承气汤一服,而大便利,诸疾渐退,脉且微弦,半月愈。

2.伤寒协热利:王某,伤寒至五日,下利不止,懊憹目胀,诸药不效,有以山药、茯苓与之,虑其泻脱,诊之,六脉沉数,按其脐则痛,此协热自利,中有结粪。与小承气倍大黄服之,得结粪数枚,诸症悉安。

3.热结旁流:梁某,男,28岁,患流行性乙型脑炎已六日,曾连服中药清热解毒、养阴之剂,病势有增无减。诊时,体温40.3℃,脉沉数有力,腹满微硬,哕声连续,目赤不闭,无汗,手足妄动,烦躁不宁,有欲狂之势,神昏谵语,四肢微厥,昨日下利纯青黑水,此虽病邪羁踞阳明,热结旁流之象,但未至大实满,而且舌苔秽腻,色不老黄,未可与大承气汤,乃用小承气汤微和之。药后诸证豁然,再以养阴和胃之剂调理而愈。

4.胃脘痛:史某,阙上痛,胃中气机不顺,前医投平胃数不应,当必有停滞之宿食,纳谷日减,殆以此也。拟小承气汤以和之(生川军三钱后下,中川朴二钱,枳实四钱),服后应手。5.呃逆《伤寒名案选新注》:张意田治董友七旬之母,病已八日,脉亦软缓而迟滞,发热日晡益甚,舌苔黄厚,大便不行,畏寒呃逆。阅诸方咸以老年正气虚,用丁香柿蒂散与补阴之剂,此乃表邪未解,而陷里之热急,致气机逆塞而发呃,法当下之,毋以高年为虑也。与小承气汤,服后大便转矢气,兼有心烦不宁之象,与一剂,临晚下黑屎数枚,二更战栗壮热,四更大汗,天明又便黑屎,然后呃止神清而睡。

6.小儿胆道蛔虫症:用小承气汤为主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9例,一般服药12剂均获全愈。例:方某某,男,10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拒按,痛甚则唇紫肢冷,呕吐黄苦水,舌稍红,苔花白而薄,脉细沉迟,胆道造影示:总胆管内有一长条状阴影,诊为胆道蛔虫病。处方:大黄、川朴、白芍各12克,枳实、槟榔各10克。服上方一剂后大便三次,呈褐黑色泡沫状,排蛔虫数条,腹痛止,胆道造影阴性。

4.8各家论述

1.《内台方议》:证属阳明者,皆为可下也,若大满、大实者,属大承气汤。今此大热,大便硬,未至于大实,只属小承气汤也。以大黄为君,而荡除邪热;以枳实为臣,而破坚实;以厚朴为佐使,而调中除结燥也。

2.《医方考》:邪在上焦则作满,邪在中焦则作胀,胃中实则作潮热,阳乘于心则狂,热干胃口则喘,枳、朴去上焦之痞满,大黄荡胃中之实热。此其里证虽成,病未危急,痞、满、燥、实、坚犹未全俱,以是方主之,则气亦顺矣,故曰小承气。

3.《伤寒附翼》:夫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于气之不顺、故攻积之剂,必用行气之药以主之,亢则害。承乃制,此承气之所由。又病去而元气不伤,此承气之义也;大黄倍厚朴,是气药为臣,名小承气。味少,性缓,制小,其服欲微和胃气也,故名曰小。三物同煎,不分次第,而服只四合,此求地道之通,故不用芒消之峻,且远于大黄之锐矣,故称为微和之剂。

4.《重订通俗伤寒论》何秀山按:小肠火腑,非苦不通,故君以生军之苦寒,以涤小肠;臣以枳实之苦降,直达幽门;但苦非辛不通,故佐以厚朴之苦辛,助将军一战成功也。此为阳明实热,蕴结小肠之良方。⑤《古方选注》:承气者,以下承上也,取法乎地,盖地以受制为资生之道,故胃以酸苦为涌泄之机,若阳明腑实,燥屎不行,地道失矣,乃用制法以去其实。大黄制厚朴,苦胜辛也,厚朴制枳实,辛胜酸也,酸以胜胃气之实,苦以化小肠之糟粕,辛以开大肠之秘结,燥屎去,地道通,阴气承,故曰承气。独治胃实,故曰小。

4.9附注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

5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小承气汤 5.1处方

大黄(五钱)厚朴(三钱)枳实(二钱)

5.2功能主治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小承气汤主治伤寒潮热谵语,大便六七日不通,有燥粪结滞,此药主之。

5.3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服。

5.4摘录

用了大承气汤燥屎没拉出来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6《三因》卷七方之小承气汤 6.1方名

小承气汤

6.2组成

大黄4两(蒸),厚朴8两(姜制),枳壳2两(麸炒,去瓤)。

6.3主治

《三因》卷七方之小承气汤主治刚痉,胸满,口噤,卧不著席,脚挛急,齘齿。

6.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入芒消2钱匕,煎溶服。得利,止后服。

6.5制备方法

上锉散。

7《三因》卷十三方之小承气汤 7.1方名

小承气汤

7.2组成

厚朴4两(姜制),大黄2两(蒸),枳实1两(麸炒,去瓤)。

7.3主治

《三因》卷十三方之小承气汤主治支饮胸满。

7.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7.5制备方法

上为锉散。

8《银海精微》卷上方之小承气汤 8.1方名

小承气汤

8.2组成

大黄、薄荷、杏仁、蝉蜕、甘草、羌活、天麻、当归、赤芍药、防风。

8.3主治

《银海精微》卷上方之小承气汤主治小儿胎风赤烂,小儿眼生翳。

8.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9《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一方之小承气汤 9.1方名

小承气汤

9.2组成

大黄、枳实、甘草各等分。

9.3功能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一方之小承气汤主治痘疹热甚,内蕴不出,渴喘烦闷,手足心并胁下有汗,或谵语惊搐,二便秘涩者。

9.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1盏,加大枣1个,煎5分,食前温服。

9.5用药禁忌

报点欲出不可服。

10《普济方》卷四○四方之小承气汤 10.1方名

小承气汤

10.2组成

大黄5钱,厚朴(姜制)1两,枳壳(煨)3钱。

10.3主治

《普济方》卷四○四方之小承气汤主治痘疹后胃弱不能胜谷,谓之食蒸发搐。其人潮热,大便酸臭,秘泄不调,或呕吐肠痛。

10.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糯米煎服。但令大便通润。

10.5制备方法

上锉。

11《宣明论方》卷六方之小承气汤 11.1方名

小承气汤

11.2组成

大黄半两,厚朴3钱,枳实3钱。

11.3功能主治

《宣明论方》卷六方之小承气汤主治伤寒腹胀,大便不通,神昏谵语,脉滑;瘟疫上焦痞满;小儿伤食,腹满疼痛,恶食便秘。伤寒,若腹大满不通;或阳明多汗,津液外出,肠胃躁热,大便必硬而谵语,脉滑;吐下微烦,小便数,大便结;或下利谵语;自得病23日,脉弱,无太阳证、柴胡证,烦心,心下结,至45日,虽能食少者。瘟疫,热邪传里,但上焦痞满。小儿伤食心胃痛,食入即痛,喜饮凉水,恶食腹满,吐酸便秘。

11.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分作2服,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半盏,绞汁服,未利再服。

11.5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11.6附注

《温疫论》本方用:大黄五钱、厚朴一钱、枳实一钱,水、姜煎服。

12《云歧子脉诀》方之小承气汤 12.1方名

小承气汤

12.2组成

生地黄1两,黄芩1两,山栀子仁1两,大黄半两。

12.3主治

《云歧子脉诀》方之小承气汤主治三阳合病,脉紧数而弦,狂言谵语,阳明实者。

12.4小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三、怎么熬小承气汤加味

煎药的方法:

汤剂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中药剂型。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入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方剂应用,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它药液熬制成汤剂后,才能服用。因此汤剂的煎法是很有讲究的,它对药物的疗效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正如《医学源流论》中所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汤药的程序虽然简单,但其中包含的学问不小。那么,怎样煎药才能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呢?

我们先从煎药的容器说起。很多人都知道煎中药要用砂锅,而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锅,这是为什么呢?用陶瓷砂锅来煎药,是因为它的性质稳定,不容易与药物起化学反应;另外,它传热慢、受热匀,不容易糊锅,而且价格也便宜。所以,选用陶瓷制的砂锅、瓦罐是最方便实用的。如果没有砂锅和瓦罐,用不锈钢、搪瓷制品或玻璃器皿代替也可以。但是一定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器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发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患者服用后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使病情加重。

煎中药时一般都要加水,通常只要是干净的水就行了,井水、自来水都可以。但加水的量要把握好,不同药剂的加水量是不大一样的。水少了,可能不够,煎煮不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而如果水多了,不但耽误时间,还会使汤液的浓度降低,同样会影响疗效。那么一剂汤药在煎制前加多少水才合适呢?

煎煮中药的水量是根据药物的性能、具体服用要求、药物的大小以及药味的多少来定的。首先,在煎药前要用冷水充分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完全被水渗透,这样便于有效成分的溶解。然后再加水煎煮,加水量通常为药物的5~10倍,或者加到高出药面2~3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如果医生有具体的要求,应遵医嘱。

由于药物的质地不同,煎药的方法、程序也各有不同。比如说有些药要先煎后下,有些药要另煎,有些药要包煎等等。至于煎药的时间,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来定。通常头遍煎时,应在中药煮开后再熬20分钟左右,二遍煎的时间可以稍微短一些。但也要视具体药物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一些解表药的煎煮时间就应该短一些,因为解表药大部分用的是植物的茎和叶的部分,质地疏松,吸水量大,所以煎的时间可以短一些。芳香类的药物象藿香、佩兰、薄荷和一些鲜用的药物,由于挥发性较大,或质地较柔软,如果久煎容易丧失过多的有效成分,所以煎煮时间也要短些。通常在其它药物快要煎好时再下,煎至闻到药香味时就可以了。而一些矿物类、贝壳类或动物类的药物,象生石膏、磁石,还有象生牡蛎、生石决明这些药,由于质地比较坚硬,就需要先煎20分钟左右,再下其它的药物同煎。另外,还有一些需要包煎的药物,比如种子类体积较小的、粉末状的、粘性的、容易烧焦的药物,或带毛刺、容易刺激嗓子或消化道的药物等等,就应该用纱布包好之后再煎煮。

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是治病的关键,一般都认为煎药还是煎两遍好,头一遍叫“头煎”,第二遍叫“二煎”。这样可以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增强疗效。通常把这两次煎出的药汤混在一起服用,总量大约300~500毫升。对于服中药困难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分服,或者是浓缩给药。但是有些药,象解表类的就不能浓缩给药,而应煎多少服多少。

煎中药的火力按大小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就是小火,武火就是大火、旺火。武火的火焰大,力道猛烈,可以使温度急速上升,使药液很快沸腾,但也容易烧焦;而文火的火焰较小,力道比较温和。煎药时,通常先用武火将药液烧开,再用文火慢慢地煎。

简而言之,煎煮中药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影响药效。

2、加水量要适当,煎药之前要浸泡,煎药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3、注意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保证疗效。

4、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切勿再服,以免中毒。

5、注意服药时间和方法,谨遵医嘱。

四、三承气汤主症对比总结

三承气汤主证对比

【9-31】阳明病,脉实,虽汗出,而不恶热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汗出者,此大便已梗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阳明病的人,脉已经变成实脉了,虽然出汗,但却不怕热,身体一定是很重的。身体重有两路,一路是大青龙汤和阳明病的身体重,说明热邪很强,气不通;另一路是柴胡龙骨牡蛎汤的身体重,是属于灵界的现象。如果要用承气汤一定是有大便干结在里头,在很热将要结硬的状态,腹诊只是觉得胀闷满,肚脐的左右侧大肠的地方用手按是会有压痛点,能够按到有形的东西,大承气汤还有喘的症状。有潮热已经是超出调胃承气汤的范围,到了小承气跟大承气的范围,会发一阵高烧慢慢退,一天有一到两次,潮热像海潮一样定时的。稳热是白虎汤,潮热是承气汤。但也不能因为潮热就开承气汤。还需要有一个更好的鉴别点,就是这个热真的都收敛进去了,人不一定会发高烧,因为热全部闷在里头了,如果手脚的汗冒得很凶,可以确定大便已经干硬了,就可以用大承气汤。如果这个人出很多汗,有微微的发烧、恶寒,还有太阳表邪,还不可以用承气汤。如果还没有潮热,很多条件没有完整到可以用大承气汤,可以用小承气汤。如果腹大满不通者,并没有燥像,只有大便出不来,就用小承气汤。如果用了承气汤怕被打虚可以加人参。如果怕津液干掉就可以加当归。大承气汤的脉是沉实,按到底下有硬硬的,那他发烧的范围是从潮热到日晡所发潮热。小承气汤试探法阳明病人已经开始有潮热了,进入大或小承气汤的守备范围,如果大便不硬,不可以用大承气汤,一定硬到掉落下来有声音的才可以用大承气汤。如果刚开始不敢确定是否要用大承气汤,可以用先用小承气汤,开始一连串放屁了,那就说明有燥屎,可以用大承气汤,;但如果喝了小承气汤就直接拉了,说明还不用得到大承气汤。但如果喝了小承气汤只放了一两个屁,说明大便前面硬,后面都是稀的,是不可以用大承气汤的,不然会拉伤的。所以不可以下,对消化道会造成影响,吃也吃不下,喝水会一直打嗝。

    阳明病人如果热量很足,热邪很重的时候,会有谵语,就是讲话没有逻辑,好像在讲疯话,还是很能讲,可能会跟看不见的人在讲。如果是虚的人,反而不会有言语错乱的现象,会有语言重复的现象,这时就要考虑是否要用下法,如果要用就要加人参、附子。不要用寒下法,要用温下法。如果阳明病人的状况是眼睛发直,已经不会动,或者向上翻,谵语,还有喘、肚子很胀,这个人是没办法救了。如果这个人眼睛发直,说明肝跟肾已经干掉了,那么脾胃之阴也没有了,然后大肠塞满大便,肺也干到会喘了,五脏都干掉了,用补药都没办法补救。

热结旁流和急下存阴

这个人不但不是大便大不出来,反而是下绿绿黑黑的水,热结旁流是大便干在里面,大便不通,肠道在往里面灌水,所以会拉出绿绿的水。这个机能是要立刻用承气汤下燥屎,不然的话,身体的水会因为肠道想要自救反而把这个人抽干了所以需要急下存阴。下利在《少阴篇》里当一个人的肠道已经虚到极点时,想丢一点水出来自救,但人已经虚到脱液了,已经虚到抓不住水了,好像一直在滴水,像下利一样。这个情况下即使是用枳实跟厚朴也已经无济于事,只能送西医开刀了。阳明短脉与治法阳明病人如果发汗很多,已经在发烧了,又有一些人在他阳明病的时候用太阳药来发汗,一直到后面这个人阳气也不足了,津液也不够了,只会越来越干,越来越热,到后面谵语了,把脉发现只有关脉还在跳动,连寸脉跟尺脉都没有了。短脉是干到这条脉快出不来了,代表这个人津液严重不足。如果要治一定要柴胡白虎汤,重加西洋参补津液。在阳明病的前提下,短脉必死。大承气主证VS伤温互补这个人病没好,五六天到十几天之间都没有大便,到了黄昏之前下午三四点就开始发高烧,不恶寒,讲话比谵语的程度要严重,已经完全偏到那个世界去了。手脚一直在衣服床铺上乱抓乱摸,整个人一受刺激马上会受到惊吓,有微喘又有直视,代表症状已经偏到大承气汤证去了。不过也要看病人是否能够下,把脉是勒成一条的说明还有救;如果脉有摩擦感了,大概就不行了。大承气汤的主证:一直不大便、日晡所发潮热、发烧、谵语,再加个喘。当一个人已经严重到这一条时,就用大承气汤,大便下下来啦,热有些退了,命是保住了,但这个人还在发疯,就可以用温病的药,用有犀牛角跟羚羊角的方子,伤温之争有时并不是一个非常互斥的选项,而是一个互补的选项。小承气汤9-36的条文里“胃中燥,大便必鞭,鞭则谵语”,很像是大承气汤的范围,但这里没有高烧潮热的描述,就缺少了这一点,肠子的水是越抽越干,可没有很清楚的腹证,也没有很清楚的高烧,这个人一直是处在没有大便出来,然后一直在出汗一直在抽干水的状态,就用小承气汤。9-37的条文是阳明病人谵语并且发潮热,很合乎大承气汤,但脉是快而有力,因为大承气汤的脉是沉实脉,把起来不滑,钝钝的,所以还是用小承气汤,用了后如果是只放屁不拉屎,那么还有转方的机会。9-38条文要表达的是服了承气汤之后,脉微涩,又没力又有涩的感觉,这个人已经很虚了,虚到没有津液了,这样就很难治了。因为他如果单纯转矢气就用大承气汤,但是又不转矢气又不大便,这个人的肠胃已经不太会动了,这里的难治是不可以再用承气汤,这时可以用黄龙汤,就是大承气汤里头加当归、人参、还可以加甘草,让药不要那么猛。大承气汤阳明病人如果是谵语,有潮热的状况,反而吃不下饭,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如果吃得下饭,那就只是硬,用大承气汤来下它,这个会跟9-37的的条文会有点冲突,但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先用小承气汤来检验一下看看之后是否要用大承气汤。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