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生大帝庙(白礁慈济宫的保生三大帝)
一、白礁慈济宫的保生三大帝
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慈济祖宫保生大帝正身一大帝和二大帝、三大帝演绎出当今海峡两岸保生大帝文化的历史渊源。(目前白礁村总共供奉三尊保生大帝,一尊在白礁慈济宫,一尊在白礁黄娘前慈虚宫,一尊在白礁潘厝菜市场瑞云宫保生大帝庙)
保生大帝生前名叫吴夲,曾到过闽南地区一带医治瘟疫,在白礁留有一口炼丹所用的井,淳朴的村民们在他死后,依然相信,闽南地区一带的妖魔鬼怪都被他收关在这口井里。因此建“龙湫庵”时,就把他的金身置于井盖之上,以示世世代代都镇住这些妖魔鬼怪,让它们不会再出来兴风作浪,为非作歹。金身不能离开,一旦离开,这些妖魔鬼怪就会跑出来祸害人间。但泉州府和漳州府两地的百姓都盼望保生大帝能到村里面去巡视,继续驱逐剩余的妖魔鬼怪,保佑平安健康、风调雨顺的日子。
为解决保生大帝必须出巡与不能离开庙宇这一现实矛盾,白礁慈济祖宫庙公请人雕刻出和保生大帝一模一样的两个符身,分别称为二大帝和三大帝,一大帝就是正身,留守庙宇。二大帝主要出巡泉州府,三大帝出巡漳州府,不出巡时都平列在庙里接受供奉。这些事都是发生在南宋时期,这位当朝皇帝赐封的保生大帝出巡时,所到之处无不欢呼雀跃,夹道欢迎,家家户户像过节一样的,可见其在百姓心中的信仰影响力。在白礁与青礁至今流传着一个保生大帝救忠臣的美丽故事。南宋时期,与白礁相邻的青礁村院前社,出了一位当朝的吏部尚书颜师鲁,他为振兴家乡教育事业,培育更多的人才,创办院前书塾,供养一批秀才学子在此传播文化。然而朝廷政敌向宋高宗密奏:颜师鲁养学子是为了谋反,这批学子是日后重建朝政的储备人才。皇帝派钦差大臣赴闽实地调查。颜师鲁将会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院前书塾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有一个秀才想出良策,就是向邻村的白礁慈济祖宫求救,连夜把保生大帝请回来供奉,将院前书塾改建保生大帝庙宇。白礁慈济祖宫庙公明白,吏部尚书颜师鲁是一位为民办实事的清正忠臣,不能就这样被奸人所诬陷,于是就同意让他们请三大帝回院前书塾。钦差大臣看到非但是书塾,而是虔诚的保生大帝信徒们活动场所,他还前往白礁慈济祖宫朝拜。宋高宗永记吴夲治先祖乳疾之恩,听到颜师鲁建庙宇追思祖先恩人,是大忠臣,非但不责怪,反而龙心大悦,将颜师鲁由二品大臣升至一品大臣。
颜师鲁和族人为永谢保生大帝的大恩大德,就恳求白礁慈济祖宫庙公把三大帝留在院前村供奉,并进一步兴建庙宇。院前社只是青礁村的一个自然村,于是经过数个朝代,院前保生大帝庙改名为青礁东宫庙。在宋朝期间,保生一大帝和二大帝一起供奉在白礁慈济祖宫,三大帝则供在一村之隔的青礁东宫。一直到了明朝,二大帝又从白礁到了台湾。明永历十五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闽南沿海渡海收复台湾,由于一大帝必须留在庙里,不能出巡,三大帝已被供于青礁东宫,白礁慈济祖宫决定让二大帝坐着指挥船保护神随军东渡,于农历三月十一日在台湾台南学甲镇头前寮将军溪安全登陆。部分忠贞军在此定居,并建“学甲慈济祖宫”奉祝保生大帝神像,为了让后世“不忘白礁乡”,学甲慈济祖宫前面还特意地建造了一座白礁亭。
明末至今,二大帝在台湾的分灵庙发展到300多座。三百多年来,每年的三月十一日,也就是保生大帝登陆台湾的纪念日,台湾各地保生大帝庙宫都要聚集学甲慈济祖宫,举行规模盛大的“上白礁”谒祖祭典活动。1978年逢保生大帝诞辰1000周年,学甲慈济祖宫更是连续三天举行进香大典,其场面之热烈,规模之壮观都堪称空前,参加人数多达十万人。
1989年,台湾保生大帝联谊会第一届会长周大围先生率着台湾数位信徒,从香港转机到白礁,开创两岸自1949年分割以来台湾信徒回乡祭拜保生大帝的历史先河,并组织募捐重修白礁祖宫。白礁祖宫为感谢周大围先生做出的不朽贡献和血脉之情,在其去世后,专门立一个塑像在宫里,供后世景仰。
2008年11月16日,龙海市首次举办保生大帝文化节(原归属龙海市管辖),台湾保生大帝信仰总会理事长廖武治率台湾各地200多家保生大帝庙宇代表,与大陆各地信众代表上万人齐集白礁,追思先人,共同弘扬保生大帝文化。
二、保生大帝真身在哪
1.保生大帝是谁
保生大帝是道教的重要神祇之一,也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之一。他又被称为北帝、钟离神等多种名号,主要被视为保护人类安危的神祇。
保生大帝是古代氏族大祭司神农氏后代,隋朝时,由于他出色的医术,被封为“药王”,有“蓝色云彩”“彩衣通天”之称,十分尊贵。相传,他会预知前世后世,消灾解厄,庇佑人众。
2.保生大帝真身在哪
保生大帝的真身据说在福建南平市武夷山市境内的玉女峰上,他的道场就在峰顶,也是全球许多信徒前往朝拜的地方。传说中的保生大帝像是被一块石头压在山下,而他的身子和脚是在山顶上。这种说法源于山上青烟袅袅,此乃石缝内的气泡所致。
3.保生大帝的传说
《武夷山志》记载了保生大帝的传说,称他曾经宣讲过“安老、聚财、退灾、辟邪”的人生智慧,被后人广泛传颂。还有一些关于保生大帝的民间故事,如他曾带领道教门徒在武夷山一带驱鬼降邪,解救了当地百姓。
4.朝拜保生大帝的意义
在道教和佛教中,朝拜保生大帝被视为一种信仰的表现和一种心灵的净化。信徒们相信,祈求保生大帝的庇佑可以带来健康、平安和幸福。此外,玉女峰的风景也十分迷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和观光。
5.朝拜保生大帝应该注意什么
虽然朝拜保生大帝是一种虔诚的信仰表达,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礼仪。在朝拜过程中,需要保持肃静,不要有喧哗和争闹的行为。同时,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得损毁或破坏寺庙或其文物。
6.保生大帝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
保生大帝作为一位长袍长发的神祇,在文艺作品中形象多种多样。在电影《大闹天宫》中,他被描绘为一位英姿飒爽的身手不凡的神仙,保护着天河。而在电视剧《武则天》中,保生大帝则被描绘成一位智慧老者,帮助武后解决了许多难题。
7.保生大帝传说的影响
保生大帝传说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人们信仰的对象。保生大帝被视为护佑众生、化解灾难的神祇,得到了广泛的朝拜和尊崇。此外,保生大帝的传说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了人们积极向上、勇敢无畏的精神。
8.总结
保生大帝是中国道教和佛教中的重要神祇,他的传说和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信仰和文化。朝拜保生大帝不仅是一种虔诚的信仰表达,更是对他传统的尊重和珍视。
三、谁能介绍一下保生大帝.
第一代保生大帝王鑫,玉帝侍卫,随玉帝亲征平定魔族叛乱,在玉帝遇险时拼死护卫,击杀对方魔将但手臂受伤,后来在伤势未愈(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众仙演示爆裂掌击向落下巨石,却因经脉未愈,真气改走其他经脉,出招变成点石成金,然后被大金块砸死,玉帝令人修复其仙体,追封保生大帝,列于纪念馆中
第二代保生大帝吴夲,宋末闽南瘟疫流行,蓬莱岛八仙受命前往解除瘟疫,却在东海意外受阻,而民间医生吴夲先一步解除疫情,八仙知情后寻找吴夲,恰逢吴夲在山崖上采药,汉钟离的一句:对面山崖上的可是神医吴夲?因嗓门过大,致使吴夲惊惧,坠崖而亡,铁拐李用药王葫芦收其魂魄,借用第一代保生大帝王鑫的仙体回生,遂成天庭药神
四、保生大帝简介
道教神仙神仙学说神仙的特点成仙的基础修仙的途径神仙的等级先天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
道德天尊玉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三官大帝
四御土皇
西王母雷祖星君真武大帝文昌帝君
五星七曜星君
四灵二十八宿
斗姆六十甲子神山川河海及雷部诸神东岳大帝碧霞元君
雷部五元帅雷公电母
龙王雨师风伯土地神及地方保护神城隍门神
土地灶神财神和福禄寿星财神
福禄寿星冥司神灵酆都大帝十殿阎王得道仙真观音八仙妈祖
关帝吕祖王灵官
临水夫人三茅真君
保生大帝开漳圣王三山国王来历
保生大帝,又称大道公、吴真君,即吴夲。吴夲,字华基,号云东,祖居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之白礁乡。父名吴通,母黄氏。吴本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据传,吴本出生时,其母曾在恍惚中见神人护童子到房门说:「这是紫微星」。吴本幼年时颖悟绝伦,夙具道性。稍长,博通天文地理、礼乐诸书,尤其擅长医术。十七岁时,遍游名山,遇异人泛槎,邀请登舟,上昆仑,进见西王母,授以济世神方及驱邪术。回家后,悟道精修,不茹荤,不纳室,由贡举官至御史。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二日,吴本羽化于漳州白礁,乘鹤升天。宋高宗绍兴年间颁诏立庙于白礁和青礁。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赐号大道真人。明太祖时,敕封为昊天御史医灵真君。明洪熙元年(1425年)加封为慈济医灵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
神迹和奉祀保生大帝独契玄机妙道,深明三五飞步之法,以刀圭符法,救济世人。宋仁宗明道年间(1032-1033年),漳泉旱荒,民艰于食。保生大帝即广施法力,运粮济急。越年,漳泉一带,又起瘴疟,魔怪为害。保生大帝即召神兵,祛厉鬼,符咒兼施,民赖痊安。吴本之主要神迹是除瘴医病的神医。清同治《福建通志》称吴本:「业医活人,按病与药,如矢破的。或吸气嘘水以饮病者,虽沉痼奇怪叵晓之状,亦就痊愈」。《闽书》中还记载,明永乐中(1403-1424年)文皇后患乳疾,梦道人献方,牵红丝线缠乳上,灸之,乳疾顿消。遣使访之,始知乃吴本试药,即敕封吴本保生大帝之名号以及龙袍一袭。吴本退隐行医,时有神异,民赖痊安。因此,福建南部泉州一带、台湾省北部以及东南亚地区泉州人士集中居住的地方,多建有奉祀保生大帝的庙观或殿堂。
每年的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神诞之日,闽南籍人士都要奉祀大道公,以祈求身体健康,无病消灾。
《福建通志》《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