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最怕三种指标(尿常规检查查什么)
一、尿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病
尿常规检查可以检查尿液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尿液酸碱度、尿酮体及尿比重等情况。
1、尿常规检查是一个重要的常规化验检查项目,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明确患者是否有泌尿系结石、感染,如果患者尿中有红细胞,可能提示有结石,如果有红细胞和白细胞,提示可能有感染;2、部分糖尿病病人血糖特别高时,尿里会有酮体,如果患者发现酮体,要注意是否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尿常规检查是医院最常用的一种临床检查,尤其是泌尿科、性病科、男科,因为尿常规能够反映出病人的一系列的身体状况,第一能反映,人体的肾功能是不是正常,因为尿是肾脏产生的,根据尿的比重,尿中有没有可疑的蛋白,判断人体的肾功能是否是正常,第二可以反映泌尿生殖系统是不是有炎症,如有炎症的情况下,尿中的白细胞会增高,炎症物质会增高,PH值会改变,第三能反映人体内是不是有结石,如果人体内有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会导致尿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的异常增高,同时,还可以反映人体的酸碱度,有利于纠正身体酸碱度,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尿常规检查查什么
分类:医疗健康
解析:
尿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尿常规检查在各级医院实验室中都可以开展,并且是最简单易行、无痛苦、迅速的检查手段。
在许多情况下,医生经常要求患者去做尿常规检查,并且要求患者经常复查尿常规实验结果,其目的是用以了解肾脏的一般情况和改变,其他脏器的疾病对肾脏功能有无影响,药物治疗对肾脏有无影响,观察治疗效果等。因此尿常规检查是需要经常观察的一项指标。
尿常规检查一般应包括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和尿沉渣检查三项内容。现在由于许多医院多使用半自动或自动尿分析仪,所以尿常规结果可同时提供8至10项测定数据,这些数据一般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比重、酸碱度、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和白细胞。个别仪器还包括对尿中排除维生素干扰的定性检查。
三、尿常规检查简介
目录 1拼音 2化验 2.1正常值 2.2化验结果意义 2.3化验取材 2.4化验方法 2.5化验类别 2.6参考资料 2.7相关疾病 1拼音
niào cháng guī jiǎn chá
尿常规检查是对尿液的物理、化学及形态学的检查。为便于应用,人们将常用试验称为尿常规,内容包括尿外观(颜色及透明度)、气味、比重、酸堿度、蛋白及糖定性试验、沉渣检查(显微镜检查)等项目。也有简化为只包括外观、糖、蛋白及显微镜检查者。尿在肾中形成后,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所以尿成分变化可以反映泌尿系统疾病。而尿成分也受血液成分的影响,因此尿检查也可反映某些代谢性、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时尿糖可呈阳性。正常尿液为淡黄色(颜色深浅受尿浓缩程度影响)、透明液体,pH约6.5,比重为1.015~1.025,糖及蛋白定性试验阴性,显微镜检查可见少量上皮细胞、红细胞(离心沉淀<3个/高倍视野)、白细胞(离心沉淀<5个/高倍视野),并可有盐类结晶、无管型(蛋白质在肾小管中凝聚而成的圆柱形物体)。疾病可使检查结果异常,食物或药物也可影响其结果。例如,服用维生素B12、痢特灵、大黄时,尿的黄色不同程度地加深。泌尿系出血可使尿呈粉红色混浊状,甚至象血样。黄疸病人尿内胆红素阳性时尿呈深黄色。如怀疑有异常成分时,应做鉴别性试验。健康人尿中虽含微量蛋白(<150毫克/24小时),但因含量极低,定性试验呈阴性,阳性时则称为蛋白尿。当有肾小球损伤(使血浆蛋白分子易于滤过)及肾小管病变(肾小管重吸收蛋白能力减低,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肾盂肾炎、妊娠中毒症)时都可出现蛋白尿。此外,血浆中某些蛋白(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量增加时,也可在尿中出现。泌尿系肿瘤、结石、结核等也可引起蛋白尿。正常时血浆滤过的葡萄糖几乎全部被肾小管回吸收,因此葡萄糖排出量<300毫克/24小时。但当各种原因引起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超过肾排糖阈值(160~180mg/dl)时,尿中排糖量增多,称为糖尿。如高糖饮食后,可出现一过性糖尿。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出现糖尿的疾病。除理化性质检查外,显微镜的形态学检查也非常重要。尿中红细胞增多可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核、肿瘤、结石及出血性疾病等。白细胞增多可由泌尿系炎症引起。如果蛋白尿与管型同时出现,有助于肾实质损害的判断。为做尿常规检查,可用清洁容器留随意新鲜尿,但以清晨尿为好。妇女应注意避免污染***分泌物,避开月经期。
2化验 2.1正常值尿酸堿度(pH):5.0~7.0(H+浓度10~0.1μmol/L);透明度:透明;颜色:淡黄或黄色;尿糖:糖试验:阴性;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红细胞0~1个/HP(儿童)<3个/HP上皮细胞0~少量/HP管型0/HP或偶见透明管型蛋白:磺基水杨酸法阴性加热加醋酸法阴性。
2.2化验结果意义尿酸堿度(pH):增高:呼吸性堿中毒,某些代谢性堿中毒,泌尿系变形杆菌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碳酸氢钠等堿性药物,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降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钾性堿中毒,应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等。
透明度:新鲜尿浑浊可见于:尿酸盐沉淀(浓缩的酸性尿冷却后,有淡红色尿酸盐结晶析出,加热加堿后转为透明),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呈淡灰色,加酸可溶解),脓尿,菌尿等。
颜色:红色:血尿。浓茶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深黄色:胆红素尿。
白色乳样:乳糜尿,脓尿。
尿糖:增高: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亢等,内服、注射大量葡萄糖,精神激动。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增多: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泌尿系结核(肾结核、膀胱结核),泌尿系肿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红细胞增多:泌尿系结石、结核及肿瘤,肾小管肾炎,泌尿系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等。管型增多:
红细胞管型:肾脏病变急性期。
白细胞管型(脓细胞管型):化脓性感染(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上皮细胞管型:急性肾炎,急进型肾炎,子痫,重金属中毒,化学物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
颗粒管型: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后期,药物中毒,类脂性肾病,急性肾衰(肾衰管型)等。
蛋白:阳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中毒性肾病,妊娠,妊娠毒血症,SLE,多发性骨髓瘤。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肾移植后,剧烈活动,高热,寒战等。
2.3化验取材尿液
2.4化验方法尿液检查
2.5化验类别四、什么是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临床意义
尿常规检查因为留尿方便、快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保健观察以及前期辅助诊断中的一项常规检查,什么是尿常规检查呢?本文是我整理尿常规检查的资料,仅供参考。
什么是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患、流行性出血热等的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尿液的化验检查还可以反映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很多项,主要是看尿的颜色、观察透明度、测试酸碱度、白细胞、管型、红细胞、上皮细胞、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尿常规检查正常值
1、尿液颜色,正常范围:淡黄色。
2、尿透明度,正常范围:清
3、尿酸碱度(尿pH值),正常范围:一般为酸性
4、尿酸碱度(尿pH值),正常范围:一般为酸性
5、红细胞正常范围:男:0,女:0-2(高倍视野);白细胞正常范围:男:0-3,女:0-5(高倍视野);颗粒管型,正常范围:无;透明管型,正常范围:无或偶见
6、蛋白,正常范围:阴性;糖,正常范围:阴性;酮体,正常范围:阴性;尿胆元,1:20以下(定性);<8毫克%(定量);胆红素,正常范围:阴性;
尿常规检查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尿液颜色,红色为血尿:急性膀胱炎、泌尿道结石、肿瘤、肾结核乳白色(乳糜尿)、血丝虫病、泌尿道化脓性感染。深黄色或红茶样:黄疸。
2、尿透明度,混浊:有大量结晶、血液、脓液及乳糜尿时。
3、尿酸碱度(尿pH值),了解尿液的酸碱度,对诊断某些肾脏或代谢性疾病可提供重要线索。
4、尿比重,在病理状态时,尿比重的增减主要根据肾脏的浓缩功能而定。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尿崩症。
5、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增多:泌尿系统结石、肾盂肾炎、肾炎、结核、急性膀胱炎、泌尿系统肿瘤。白细胞:增多:泌尿系统感染、结核。颗粒管型,持续多量出现于急、慢性肾炎。透明管型,肾炎、肾盂肾炎、发热性疾病有时少量出现。
6、化学检查:蛋白,阳性:肾炎、慢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高热、肾结核。糖,阳性:糖尿病。酮体,阳性:过度饥饿,严重糖尿病。尿胆元,大于正常见于肝炎,肝癌等引起的黄疸及溶血性黄疸。胆红素,阳性:阻塞性黄疸。需要检查的人群: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尿常规检查误区
一、红细胞陡然增多
红细胞的沉渣参考范围是0~2/HP,但常常会有病人拿着超出范围的验单找医生,担心自己“肾出血或是下尿道出血”,而实际上很多妇女检查完后都被排除在外,因为她们的“结论”是根据经期尿样得出的,不可靠。
妇女尿中常混有阴道分泌物,红细胞陡然增加其实很可能是因为正当例假期间,在尿液提取中,红细胞是非常重要的“考查对象”。
女性经期或排卵期一定不能做尿常规检查,因为这时候的红细胞形态是被破坏的,而且数量也会改变。另外,憋尿同样也会大大破坏红细胞的形态,而且尿液的PH值也随之改变。
二、尿蛋白增加
蛋白波动,有时显示阳性也不能就说明病人一定是肾炎,尿蛋白是一种比较“活泼”的东西,它在一天24小时之内的变化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定性试验又较粗略,有时显示阳性也不能说明病人一定是肾炎,故应多次测定才可确定。
蛋白在人体直立太久状态下、剧烈运动后、喝大量牛奶后都可能产生,检查时也要避免生理性蛋白。另外,尿标本不宜用防腐剂;最好用离心后的尿试验;尿PH值宜调至7.0,并及时检查。此外,作定量时,宜用24h尿肌酐定量来评价尿液标本的质量。
正常人的尿蛋白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小于150mg/24h(如超过即“蛋白尿”)。阳性者不用害怕,尤其是男性,可能是刚刚进行过剧烈运动,这样情况下蛋白增加一点也不奇怪,所以要进一步作定量检查。
三、尿酮体检查呈阳性
尿中出现酮体可能意味着机体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来代谢葡萄糖,需要脂肪来供能,多见于代谢不好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很多病人在进行饥饿疗法或是不吃早饭到医院验血,同时作了尿酮体检查,在这样的情况下,平时没有的酮体呈阳性可能就出现了,但这未必表示病人酮体中毒。
酮体假“中毒”最常见便是饥饿状态下的测试,所以患者应该“填饱肚子”后再进行检查。
另外,如果孩子在急性发病时也可能出现酮尿,寒冷、剧烈运动后紧张状态、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能导致尿酮体增加。
四、尿色检查变黄
尿色也是常规检查中一个重要而且市民“喜欢自己判断”的项目。健康状态下的尿液应该呈现黄色或淡黄褐色,但尿的颜色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尤以与尿色素的关系最大。专家认为,尿色素由肾脏产生,排泄量固定,所以尿液颜色的深浅基本与尿液的比重相平行。大量饮水,尿量增多时尿色淡或无色;反之尿少,尿浓缩呈深黄色或浓茶色。
专家说,尿色确实可以判断出很多疾病的问题,如尿色淡且量过少,可能提示肾功能不良;暗褐色或近黑色则可能是高铁血红蛋白尿、血尿。
五、尿味变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