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田螺图片(田螺的做法)
一、田螺分多少种
回答中国已知的田螺科动物有70余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中国圆田螺、螺蛳、耳河螺以及福寿螺等。田螺科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以及贝壳五部分。
二、,-田螺有几种
中国圆田螺:是中国常见的种类。壳高可达60毫米,宽40毫米。壳薄而坚固。有6~7个螺层。缝合线深。栖息于湖泊、沟渠、池塘和稻田内。对干燥和寒冷适应力强,能将身体缩入壳内,用厣封闭壳口,缩入土内,待环境适宜时再爬出活动。北京地区的中国圆田螺的繁殖季节为4~8月;交配多在白天进行,时间不固定,长者可达12小时;雌螺产仔多在夜间,6~7月产仔最多,育儿囊内怀胚螺数平均70余个,最多达100余个,发育成成熟仔螺后陆续产出体外,营自由生活,仔螺生长1年可发育成成螺。成螺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的食用田螺主要种类为中国圆田螺。
2、螺蛳:为螺蛳属的模式种,在云南的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大屯湖均有分布。壳巨大,壳高可达77毫米,宽47毫米。壳厚,外形呈塔圆锥形,有6个螺层,壳面具有螺棱和棘状突起。全年皆可繁殖。育儿囊内怀胚螺3~7个,胚螺壳高10余毫米,仔螺产出后生长迅速,不到1年即可发育成熟。肉味鲜美。螺肉、螺黄(雄性生殖腺)都为人们所爱食。
3、耳河螺:为河螺属的模式种。分布于湖南和广东省。个体较前两种小,壳高一般为25毫米,宽15毫米。有4个螺层,螺旋部低矮,体螺膨大,占整个贝壳的绝大部分。壳口大,呈卵圆形。栖息于河流内
三、螺蛳和田螺的区别
螺蛳和田螺的不同之处在于外观、分类及生活习性。
1、外观不同。螺蛳的壳上长有明显的肋纹,而且在肋纹上有着明显的凸起,而田螺是没有肋纹的,它的整个表面摸起来都是比较光滑的。
2、分类不同。螺蛳是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而田螺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3、生活习性不同。螺蛳栖息于河沟、湖泊、池沼、水库及水田内,喜松软底质、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而田螺在水库、稻田、池塘沟渠等地均广泛分布。
田螺生活习性:
田螺在水温15℃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8℃,30℃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时田螺会死亡。
对于干旱和寒冷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温低于8℃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待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田螺对水中溶氧很敏感,当水中溶氧量降到3.5mg/L时,它们摄食不振;1.5mg/L时,开始死亡。
四、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在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扩展资料:
常见的田螺种类:
1、中国圆田螺
壳高可达60毫米,宽40毫米。壳薄而坚固。有6~7个螺层。缝合线深。栖息于湖泊、沟渠、池塘和稻田内。对干燥和寒冷适应力强,能将身体缩入壳内,用厣封闭壳口,缩入土内,待环境适宜时再爬出活动。北京地区的中国圆田螺的繁殖季节为4~8月。
交配多在白天进行,时间不固定,长者可达12小时;雌螺产仔多在夜间,6~7月产仔最多,育儿囊内怀胚螺数平均70余个,最多达100余个,发育成成熟仔螺后陆续产出体外,营自由生活,仔螺生长1年可发育成成螺。成螺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的食用田螺主要种类为中国圆田螺。
2、螺蛳
为螺蛳属的模式种,在云南的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大屯湖均有分布。壳巨大,壳高可达77毫米,宽47毫米。壳厚,外形呈塔圆锥形,有6个螺层,壳面具有螺棱和棘状突起。
全年皆可繁殖。育儿囊内怀胚螺3~7个,胚螺壳高10余毫米,仔螺产出后生长迅速,不到1年即可发育成熟。肉味鲜美。螺肉、螺黄(雄性生殖腺)都为人们所爱食。
3、耳河螺
耳河螺为河螺属的模式种。分布于湖南和广东省。个体较前两种小,壳高一般为25毫米,宽15毫米。有4个螺层,螺旋部低矮,体螺膨大,占整个贝壳的绝大部分。壳口大,呈卵圆形。栖息于河流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