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专业提供药品招商、药品代理、医药招商、保健品招商、医疗器械招商、医药原料供求的网络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疗保健

妇产科学什么专业(妇科专业知识大全)

时间:2023-11-16作者:fangzhe8666分类:医疗保健浏览:72评论:0

一、妇产科学简介

目录 1拼音 2内容简介 3记载 4病因 5治疗方法 6注意事项 1拼音

fù chǎn kē xué

2内容简介

妇产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妇女特有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的诊断、预防和处理的一门学科。它分为产科学和妇科学两部分,产科学研究妇女在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生理和病理,包括胎儿及新生儿的生理和病理;妇科学研究妇女在非妊娠状态下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疾病,以及对这些疾病情况的诊断、预防和处理。妇产科学也包括女性计划生育的部分。

妇产科学虽然主要是和女性生殖系统有关的一门学科,但是由于人体的整体性,不论是在妊娠期还是非妊娠期,妇女的生殖和其它系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殖系统的功能紊乱可导致其它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而其它系统的疾患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故在研究妇产科学时必须有整体观念,不论在检查、诊断和治疗妇产科疾病时都要注意全身情况。

3记载

远在春秋战国以前,我国早就有了关于妇产科学的记载。《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曾有以下的阐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明确了女子月经初潮大致是在14岁,绝经年龄大致在49岁。战国时期已有内、外、妇、儿等医学分科,秦越人(扁鹊)就是著名的妇产科专门医生。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已有妊娠病、产后病及妇人杂病等内容,专门讨论妊娠呕吐、腹痛、带下及闭经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以及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均将妇人胎产列于卷首。宋代陈自明集历代诸家之说,著成《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妇产科书籍,为中医妇产科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他如元代杨子建著的《十产论》,明清王肯堂的《女科证治准绳》,武之望的《济阴纲目》以及吴谦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等,至今仍为研究祖国医学妇产科学的主要参考文献。

西方医学的妇产科学大约是在十八世纪开始建立,并于十九世纪初传入中国。杨崇瑞在我国首先建立了助产学校,王淑贞和林巧稚是我国早期著名的妇产科医生,她们对我国妇产科学的发展和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旧中国,由于封建统治的长期压迫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妇产科学的进展十分缓慢。解放前夕,全国仅有产院和妇幼保健院80所,妇幼保健所或站9个,床位1736张(不包括综合性医院内的妇产科床位),从事妇产科的专科医生不足千人,助产士也仅千余人,且大多集中于少数大城市,广大农村妇产科专业人员寥寥无几。手术操作水平很低,难度较大的手术,仅能在少数医院中开展,新法接生远未完全普及,因而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均甚高。

新中国成立三十余年来,党和人民***一贯重视妇女健康。1954年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在1956年到1967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9条中明确指出“保护妇女儿童”,“对于妇女的生产劳动,坚决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和健全了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培训了大量妇产科专业人员,扩充了专科病床,增添了医疗设备,使妇产科专业有了迅速发展。我国妇产科工作除由综合性医院负责外,尚有妇产科专科医院、研究所、妇女保健院、保健所和产院等单位负责,目前全国共有医学院毕业的妇产科医生约4万名,从事妇产科工作的中级医务人员7万名,助产士4万名,接生员70万名,妇产科床位约9~10万张。在学术研究方面,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全国妇产科学会和各省市分会,创办了学术性期刊《中华妇产科杂志》,经常召开学术会议,交流经验,制订规划,统一名称、标准和记录方法。

4病因

由于重视了妇幼保健工作,推广和普及了科学接生,提高了产科工作质量。目前各地一般已做到从妊娠早期(3个月)即开始定期为孕妇作检查,及时发现和矫治异常情况,有效地降低了早产、胎位不正、子痫等常见的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病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流血和妊娠合并心脏病等的防治,降低了伴有这些并发症的孕产妇的死亡率。近年来又开展围产期医学的研究,一些条件较好的专科医院从五十年代开始逐渐建立了新生儿科,对早产儿的护理、喂养、保暖以及预防交叉感染等积累了不少经验,制定了一套新生儿和早产儿医疗护理常规。七十年代以来,有的医院对高危新生儿实行集中观察、护理和治疗,自制了早产儿暖箱、新生儿喉镜和气管插管、自动呼吸器、加压给氧装置、互通活塞封闭式换血器械、输液微量泵、半导体温度计等,提高了新生儿和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些医院应用电子分娩监护仪,进行胎儿电子监护,开展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的产前诊断。通过对我国女性骨盆的临床测量,及产程图的观察,取得了我国妇女的某些“产科生理常数”。由于以上各种工作的开展与逐渐普及,我国现已逐渐形成围产期监护和防治系统,重点管理高危孕妇和高危胎儿,使孕产妇围产儿及新生儿的死亡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解放后我国取缔了娼妓,控制了性病的传播;推广了新法接生,减少了产褥感染;加强了对妇女的劳动保护,使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由性病所致的生殖器官炎症已基本绝迹。

5治疗方法

妇科肿瘤的防治工作,通过全国性的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加强了对癌前期病变的治疗和随诊,降低了宫颈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宫颈癌根治手术的五年生存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放射治疗方面创制了北京式的置镭器,已在很多省市推广应用。不少医院添置了60钴或137铯的腔内后装治疗机以及直线加速器,治疗方法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实验研究方面,建立了小鼠宫颈癌模型,对疱疹病毒Ⅱ型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以及宫颈癌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滋养细胞肿瘤的大剂量化学药物治疗,其疗效已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在子宫脱垂和尿瘘的大规模防治工作中,革新了手术操作,发展了保守疗法,提高了治疗效果,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疾病,如用活血祛淤治疗异位妊娠,中药补肾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探讨了正常月经周期妇女激素变化的规律。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的化学合成获得成功。细胞遗传学检查、超声诊断、激光及内窥镜检查等新技术亦都在妇产科领域内开展应用。

6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和医药工业的发展,计划生育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1953年采用避孕工具和外用药较普遍,仅部分采用宫内节育器和输卵管结扎术;1960年推行负压吸引人工流产;1963年开始口服甾体避孕药,并研究了减量使用的方法; 1969年应用口服长效避孕药及探亲药,并筛选出有效的中期引产和抗早孕药物如天花粉和莞花等。同时我国也合成了前列腺素并应用于临床。结扎术在不断改进,有小切口结扎、单人结扎、输卵管夹绝育术等。最近几年来,不少地区应用腹腔镜下输卵管电灼术及硅环绝育法,研制了苯酚糊剂由宫腔插管注入输卵管进行绝育。通过上述措施,全国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1982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14.6‰,1983年上海市自然增长率平均为8.52‰,是全国最低的地区。

二、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总结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总结

妇科学是中医的`重要学科之一。你知道中医妇科学都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医妇科学知识点。欢迎阅读。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调经-丹栀逍遥散

3)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

1)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2)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艾附暖宫丸

3)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4)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2)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止血-举元煎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地榆、槐花

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失笑散

五、月经过少

1)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2)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归肾丸

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

1)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二至丸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两地汤二至丸

2)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

3)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八、痛经

1)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2)寒凝胞中

阴虚内寒证: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

寒湿凝滞证:温经除湿、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苍术茯苓

3)湿热下注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4)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圣愈汤

5)肾气虚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

九、闭经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鸡血藤、首乌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十、崩漏

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

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沙参

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

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

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

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

十一、经行泄泻

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二、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十三、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左归丸

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理中丸

带下病

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

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

2)瘀阻气闭:行血逐瘀-夺命散

二、产后腹痛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

三、恶露不绝

1)气虚: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

2)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

3)血瘀: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

五、产后身痛

1)血虚:补血益气、宣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

2)风寒: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

3)肾虚:补肾强腰壮筋骨-养荣壮骨汤

六、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

2)外感: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

3)血虚: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

4)血瘀:活血祛瘀、和营除热-生化汤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抑肝和胃、降逆止呕-苏叶胡黄连汤

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小半夏茯苓汤

二、胎漏

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

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

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

三、胎动不安

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

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

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

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

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

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

四、滑胎

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

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

五、子肿

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

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四物汤

六、子淋

1)阴虚津亏:滋阴润燥通淋-知柏地黄汤

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

3)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

七、难产

1)气血虚弱:大补气血-蔡松汀难产方

2)气滞血瘀:活血理气、化瘀催产-催生饮

妇科杂病

一、徵瘕

1)气滞: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香棱丸

2)血瘀:活血破瘀、散结消徵-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

3)痰湿:除湿化痰、散结消徵-开郁二陈汤

三、阴痒

1)肝肾阴虚:调补肝肾、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2)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除湿止痒-龙胆泻肝汤

3)湿虫滋生:清热利湿、解毒杀虫-萆藓渗湿汤

二、不孕症

1)肾虚:

肾阳虚证:温肾助阳、调补冲任-毓麟归

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

3)痰湿: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

4)血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

三、妇科学的概念

妇科学通常包括妇科学基础(女性一生生理变化、月经生理、女性生殖内分泌等)、女性生殖器炎症(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炎、附件炎、盆腔炎、性传染疾病等)、女性生殖器肿瘤(外阴、阴道、宫颈、子宫、输卵管、卵巢等良恶性肿瘤等)、生殖内分泌疾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绝境综合征等)、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子宫脱垂、生殖道瘘、压力性尿失禁等)、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及先天畸形、女性其他生殖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不孕症)等。

四、中医妇科学的女性解剖命名

中医关于解剖一词,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灵枢·经水》篇:“若失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中医有关生殖器解剖的认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像西医研究深刻,但从历代文献关于妇女生殖器解剖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在封建制度下,能获得有关妇女生殖器官解剖资料是非常可贵的。学习这些器官的中医名称、位置、形态和功能,对理解中医妇科学的生理和病理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阴户是女性外生殖器官的解剖术语。阴户一词最早见于《校注妇人良方》。阴户又名四边。根据《校注妇人良方》记载,阴户相当于阴道口四周的组织,如阴蒂、阴道前庭、阴唇系带及大小阴唇的部位。

后世历代医学家也较广泛的使用阴户这一名称。如《医学入门》等书籍中有“阴户肿痛不闭者”,就是描写前庭大腺急性炎症时的症状。

四边是女性外生殖器官名词在有些中医文献上有四边的记载,如《诸病源候论》有:“玉门、四边皆散,子户未安”。说明了四边指阴道口外前后左右四边,即前至阴蒂,后至大小阴唇系带,左右应指大小阴唇,由此四边与阴户的解剖范围一致,可认为四边是阴户的别名。

玉门是女性外生殖器官名词。又名龙门、胞门。根据《脉经》等书记载:“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女属玉门”。关于龙门的位置,在《备急千金要方》记载龙门“在玉泉(即尿道口)下,女人入阴内外之际”。提示玉门、龙门、胞门的部位相当于外生殖器的阴道口的处女膜组织,只是外形改变而已。玉门为未婚妇女,处女膜尚完整;龙门为已婚未产妇女,处女膜已破裂;胞门则为已经生育过的妇女,由于分娩时胎头、胎体经过该处,撕破和压迫处女膜,检查时只能见到处女膜边缘的痕迹。但是,也有称已婚、已产妇女为玉门的,如《妇人大全良方》有“产后阴脱,玉门不闭”等记载,因此在某些书籍中玉门并非未嫁女的专用名词。而是已婚、已产者也可称玉门。

妇产科学什么专业(妇科专业知识大全)

关于阴户、玉门的功能,由《妇人大全良方》的记载“玉门、四边,主持关元,禁闭精子”。说明阴户、玉门是性交场所,也是胎儿、月经、带下、恶露排出的通道和关口。

阴道是女性内生殖器官名词。阴道一词首见于《请病源候论》。该书记载“五脏六腑津气流行阴道”、“产后阴道肿痛候”,中医阴道的解剖位置与西医的阴道是一致的。阴道的主要功能是娩出胎儿、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通道,也是性交的场所。由于中医文献关于解剖名词尚未规范统一,有的书籍将“阴户”、“子肠”也作为阴道,这需要根据书中叙述具体内容来理解,如“产后阴脱,玉门不闭”、“子肠下出”等,前句阴脱是指阴道膨出,后句的子肠下出可能指阴道后坒膨出,也可能指子宫下脱。

子门又名子户,是女性内生殖器官之一。子门首见于《灵枢·水胀》:“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的记载,说明子门相当于西医的子宫颈口的部位。子门的主要功能是主持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关口。

胞宫又名女子胞、子处、子宫、子脏等,属女性内生殖器的重要器官之一。女子胞一词首先于《内经》,在《素问·五脏别论》里称“女子胞”,在《灵枢·五色》里称为“子处”。在《神农本草经》里称“子宫”、“子脏”。在紫石英的主治中记载了“女子风寒在子宫”。子宫一词为历代医学家所接受,在历代著作中多有记载。胞宫一词,始见于《女科百问》:“热人胞宫,寒热如疟”。以后各妇产科专著里也多有记载。

胞宫的位置在《类经附翼》说:子宫“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此解剖位置的描述与西医子宫解剖相同。

关于胞宫的形态,在《格致余论》、《景岳全书》中记载:“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中分为二,形如合体,一达于左,一达于右”。因此中医学的子宫包括子宫实体和两侧附件(输卵管、卵巢)。说明中医学子宫(胞宫)的解剖范围与西医学子宫的解剖范围不完全相同。另外从脏腑、经络关系来看,《素问·评热病论》说:“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奇病论})又述:“胞络者系于肾”。因此胞宫有经脉直接与脏腑相连,中医的胞宫与西医的“子宫”在解剖位置上有相同之处,但中医的胞官还包括两侧附件,并参与脏腑、经络的气血交流和调节。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了胞宫的功能是“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类经})又说:“女子之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孕者为奇”。可见胞宫有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此外,《内经》称女子胞为奇恒之府,它的功能不同于一般的脏腑,一般的脏,是藏而不泻;腑,是泻而不藏。而胞官却是亦泻亦藏,藏泻有时,行使着行经、蓄经、育胎、分娩、藏泻等功能,充分表现了胞宫的特殊功能。中医和西医在解剖名上有一定的联系,现列表供参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