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练久了的危害(易筋经的修炼方法)
一、易筋经十二式口诀
易筋经十二式口诀如下:
第一势:韦驮献杵
第二势:横担降魔杵
第三势:掌托天门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第十一势:打躬势
第十二势:掉尾势
一、第一层文火健身《易筋经》:
文火健身《易筋经》是在古代导引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气行走经络”,打通“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气功导引术。养生之道在于心情、在于筋络通畅、浑身飘仙,这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二、第二层武火运气《易筋经》:
练成武火运气《易筋经》的弟子,可随意将气调动到任何部位,产生强大力量,强身防身、锄强扶弱,也可公开登台进行各种硬气功表演。
三、第三层疗伤运气《易筋经》:
身体的疼痛,除部分外伤引起之外,有很多情况是因筋络不通、气血受阻而形成的,中医理论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练习《易筋经》第三层次,可使真气在身体内任意运行,打通任督二脉、奇经八脉,以达到自我修复疗伤的目的。
四、第四层内气透发《易筋经》:
由于《易筋经》功夫讲究的是气血运行、练气养丹,所以久练气场、磁场会越练越大,通过“内气透发”方法的修炼,可使丹气透发,曾强免疫力,打通筋络,逐渐康复。
中医理论讲,所有的病症都是由“虚”、“实”、“寒”、“热”引起的。中医治疗,就是辨症施之,通过“补”、“泄”、“点”、“按”等行气方法使病人阴阳平衡,以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二、易经和易筋经有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然而现代考古资料证明,《易筋经》,实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创,原系道家导引之术,与佛教实无干系。
三、什么是易经筋
“易”指移动、活动;“筋”,泛指肌肉、筋骨;“经”,指常道、规范。顾名思义,“易筋经”就是活动肌肉、筋骨,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从而增进健康、祛病延年的一种传统健身法。
易筋经同样是一种意念、呼吸、动作紧密结合的一种功法,尤其重视意念的锻炼,活动中要求排除杂念,通过意识的专注,力求达到“动随意行,意随气行”,以用意念调节肌肉,筋骨紧张力,(即指形体不动,而肌肉紧张的“暗使劲”)。
四、易筋经心法口诀全文是什么
易筋经心法口诀全文如下:
1、预备势
面向南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靠于两大腿外侧,沉肩坠肘,全身放松,两眼平视,自然呼吸。
2、养气桩
由预备势开始,双掌掌心向上缓缓前伸上托,与膻中穴,(两乳连线之中点)平齐时翻掌,向下按至身体两侧,双掌心向下,微用力下撑,做吐纳呼吸一次,继而双掌向外上划圆,上举超过头顶,掌心相对:然后掌心向下,指尖相对,沿任脉路线缓缓下按至腹·前,做吐纳呼吸一次。闭目,微收会阴,意守丹田十分钟后,双掌缓缓分开垂于体侧。
3、浑元桩
在养气桩的基础上,双掌沿弧形上提至腹前,左掌心托住右掌背,再缓缓上提胸前腹中穴,然后双拿外翻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平伸成一字状,掌心向上,然后,大臂带动小臂向胸前台拢成环抱状,双时微屈,双掌虎口成圆形,掌心向里,两掌之间约距30厘米,掌胸之间约距20厘米,手指微微张开.做吐纳呼吸一次。
悬顶闭目,舌抵上胯,胸微内含,小腹放松,微收会阴,意守丹田约十分钟,自然呼吸。意念:头顶蓝夭,脚踏大地,背靠高山,怀抱巨树,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4、练气桩
接浑元桩、右脚向右侧移半步,上身姿势不变,双目睁开,平视前方。两掌外翻缓缓下按至腹前,两掌心向下,双腿亦随之屈膝下蹲成马步。同时做吐纳呼吸一次。两拿翻转缓缓上提至胸前,与膻中穴齐,掌心向上,指尖相对,然后再翻掌下按至腹前,做吐纳呼吸一次,反复做九次。
5、返夭桩
接练气桩,双掌内翻沿弧形缓缓上提至胸前膻中穴,掌心向里,指尖相对,成环抱状。双腿亦随之伸起,膝微屈。做吐纳呼吸一次。双掌外翻分别向左右移至两侧,双肘微屈,掌心向上,双腿屈膝蹲成马步,双学缓缓向上划圆托举过头顶,学心相对,双腿随之直伸。
然后双掌外翻向两侧沿弧形缓缓下按,掌心向下,上身前俯,做吐纳呼吸一次。双臂合拢,十指相对,掌心向上成环抱状,缓缓提至腹前,同时双肘夹击两肋,两掌继续向上托举过头顶,掌心向上。然后,双掌外翻重新向两侧沿弧形下按,上身前俯,做吐纳呼吸一次。如此反复九次。意念:双掌如托抱重物,向天空抛举。
6、归元桩
接返夭桩,双腿分开,膝微屈,双常常心向内,十指相对成环抱树状,置于胸前。继而翻掌,双掌向两侧外展至背后,掌心对准腰部的命门穴。然后再将双掌由后向前移动,左掌心托往右掌背,掌心向里紧贴小腹。悬顶,闭目,沉肩含胸,微收会阴,意守丹田约十分钟。收功,双掌分开自然垂于体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