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专业提供药品招商、药品代理、医药招商、保健品招商、医疗器械招商、医药原料供求的网络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疗器械

关于结核病(结核病定义)

时间:2023-11-16作者:fangzhe8666分类:医疗器械浏览:107评论:0

一、结核病又叫什么病

结核病俗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多个脏器,其中以肺部受累,即肺结核最为常见。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

结核病常见的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肺结核患者还有胸痛、胸闷、咳嗽、咳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因炎性病灶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及小血管损伤,或肺部空洞的血管破裂,肺结核患者可有不同程度咯血,部分患者会出现烦躁、心情紧张、挣扎坐起、胸闷气促、发绀等症状,应立即进行抢救。若肺部病灶进展播散,患者常出现不规则高热,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如果结核菌播撒到颅脑,可引起结核性脑膜炎,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脑膜炎的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人体免疫力、抵抗力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结核病需要及时治疗。

综上所述,当出现类似症状时需及早就医诊治,明确诊断,进行规律、全程的抗结核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二、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结核病,又叫“痨病”,可以算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科研人员在埃及4500年前的木乃伊身上就发现过结核杆菌的痕迹。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

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病因:

1.原发性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初次侵入人体的结核菌,常在肺部或肠壁形成原发病灶。

2.血型播散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大量结核菌一次或在极短时间内多次侵入血循环而引起,此时,由于机体变态反应增高,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强。

3.继发型

指原发感染过程中肺内遗留下的潜在性病灶重新复燃或结核杆菌再次感染所引起的。

三、结核是什么意思

关于结核病(结核病定义)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1882年科霍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在全球广泛流行。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减少了财政投入、再加上人口的增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传播。使结核病流行下降缓慢,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所回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还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结核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结核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控制工作任重道远。只要政府重视,加大投入、实施现代、科学的控制策略、长期、不间断地与之斗争,结核病是可以治愈和控制的疾病。结核病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烈。结核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最为常见。排菌病人是社会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力低下时方始发病。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除少数可急起发病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结核病的传染性: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住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相对来看,肺结核病中的一些类型常常具有传染性,而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病、脑膜结核等)则不具有传染性。由于肺脏与外界相通,在肺结核病发展、恶化或形成空洞时,病变中的结核菌大量繁殖,通过支气管排出体外,造成结核菌传播。这样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但当病人治愈了,就不再成为传染源。衡量和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就是对病人的痰液作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阳性,则认为具有传染性,或称为'传染源'。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现及治疗之前。所以应当重视早期发现和正确、及时治疗传染源。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1、以渗出为主病变出现于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病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侵润,后被巨噬细胞取代。 2、以增生为主病变菌少,毒低或免疫反应强,以增生为主,形成结核结节。结核结节是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典型者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菌多,毒强,以渗出或增生为主的病变柯继发干酪样坏死(结核坏死灶由于含脂质多呈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如奶酪)。结核菌是如何传播的:有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才是结核病的传染源。在肺结核病变中或空洞中,存在大量繁殖的结核菌。这些结核菌随着被破坏的肺组织和痰液,通过细支气管、支气管、大气管排出体外。含有大量结核菌的痰液,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由此看来,传染性的大小和传染源病人的病情严重性、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病人居住房子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及抵抗力有关。以上称为'咳嗽传染',是经科学试验证的,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有可能通过随地吐痰形成的'尘埃传染',但这是次要的传播方式。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核菌首次侵入人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并在此繁殖,称为"原发感染"。原发感染处形成原发病灶,结核菌从原发病灶中沿淋巴管进入到血流中,叫做"血行播散"。结核菌通过血行播散进入各脏器中,有的立即发病,发生严重的粟粒型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有的结核菌潜伏在各种器官内,待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病,称为"继发结核病",也叫"内源性发病"。但是,近年来证实,如果多次、大量感染结核菌,也能形成"外源性发病"。所以,积极发现并治愈传染源,减少结核菌传播的机会;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健康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新生儿要接种卡介苗。就可以减少感染和发病的机会。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1.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 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结核病分为五类 1、原发性肺结核(代号--Ⅰ),包括原发综合症及胸内淋巴结核; 2、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Ⅱ),包括急性粟粒性、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继发型肺结核(代号--Ⅲ),是肺结核病中的一个主要类型,病变可以含有增殖、浸润、干酪以及空洞等不同的病理改变; 4、结核性胸膜炎(代号--Ⅳ),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 5、其他肺外结核(代号--Ⅴ),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等。结核病的化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只要你和医生很好合作,肺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和链霉素(S)。在强化期几乎全部被采用,而在继续期则选择其中的2-3种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服药方法都采用隔日服药,以便于督导化疗的实施,使病人能全程,不间断地服药,以提高治愈率。结核病人的饮食:主要以适应肺结核患者饮食为主。指导病人增加营养,进食富含动物蛋白的鸡、鱼、瘦肉、蛋、奶、豆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优质的动物蛋白食品占进食蛋白量的 50%。合理的饮食既能保证肺结核患者康复的需要,又可避免因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入,增加肝脏负担。对因抗结核药物副作用致药物性肝病患者,指导其应避免进食过高热量的食品,如煎、炸食物、巧克力等,以防肝脏脂肪变性,妨碍肝细胞的修复。进食量少的病人则给予静脉补充适量白蛋白、肝安、氨基酸、葡萄糖和维生素。

四、肺结核古代称为什么

结核病俗名痨病,病名在中国历代沿用很多,宋代以前,反映结核病的传染性的名称有尸疰、劳疰、虫疰、毒疰、鬼疰、传尸等。根据症状特点名称有肺瘘疾、劳嗽、急痨等。从宋代开始用痨瘵(痨病)作为统称,代替了其他名称,从晚清至今,中医称肺结核为肺痨。西医传入我国后,一般称之为肺结核〔3〕。

1.1我国古代对结核病发现的认识

古代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所载“传乘”,其症状有“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腘”等。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描述“虚劳”有“手足烦热、盗汗、虚烦不得眠”和“马刀侠瘿”等,都与肺结核症状和淋巴结结核相类似。“传乘”、“虚劳”虽难肯定就是肺结核,但包括肺结核。

华佗的《中藏经.传尸》描述为“或因酒食而遇,或问病吊丧而得,…钟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故曰传尸也”。“传尸者非为一门相染而成也,人之血气衰弱,藏府虚赢,中于鬼气,因感其邪,遂成其疾”,说明结核病不一定造成全家传染,只有抵抗力低的人,才会感染发病。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医学家已经能辩证认识到肺结核病的传染性。

晋代葛洪(281~361年)在《肘后备急方》中论及“尸疰”一病: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由此可以看出,葛洪已初步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家族性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咳嗽候》说明肺痨是以咳嗽、胸痛、喘息、咯血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唐朝孙思邈《千金要方》已经把尸疰、毒疰列入肺脏病篇。同时期的王焘《外台密要.卷十六》指出:“肺痨热,损肺生虫,…生肺虫,在肺为病”,提出“肺虫”致病说。唐代王焘(公元8世纪)援引《苏游论》说,“肺劳热损肺生虫,形如蚕,在肺为病”,设想到“虫”活生物可能为肺结核病原体。

宋朝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诸虫飞尸鬼疰》认为:“肺虫居肺叶之内,蚀入肺系,故成瘵疾,咯血声嘶”。宋朝的陈言《三因方》与严用和的《济生方》均列入痨瘵专篇,将肺痨与一般的虚劳区别开来。同期的杨仁斋在《仁斋直指方》中提出:“治瘵疾,杀瘵虫”的治疗方法。

元朝的朱丹溪《丹溪心法·痨瘵.附录》记载:“盖劳之由,因人之壮年,气血完聚,精液充满之际,不能保养性命,酒色是贪,日夜枕嗜,无有休息,以至耗散真元,虚败精液”,强调痨瘵形成的内在因素,至病机理为“火盛金衰”。元朝的葛可久所著《十药神书》在充分认识肺痨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肺痨治疗的首部专著。

明代的李梃《医学入门》指出肺痨六大主症为:“潮、汗、咳嗽,或见血,或遗精”。龚廷贤《寿世保元·劳瘵》指出肺痨的致病机理为:“由相火上乘肺金而成”。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云:“至若劳瘵之有不同者,或以骨蒸、或以干咳,甚至吐血吐痰,营卫俱败,尪羸日甚,此其积渐有日,本末俱竭而然”,认为肺痨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刘渊然在《上清紫庭追痨仙方》中阐述,“传尸痨瘵皆心受病,气血凝,故有成虫者,盖由饮食酒色忧思丧真,遂至于此”,指明肺结核发病常先由各种原因耗伤元气,减低抵抗力,然后“痨虫”之类外来病原体才会侵入体内而致病。李中梓《医宗必读.痨瘵》确立了“补虚以补元,杀虫以绝其根”的治疗方法,认为:“能杀其虫,虽病者不生,亦可绝其传疰耳”,强调了为预防传染,杀虫十分重要。徐春甫(1537)《古今医绳》中谈到:“凡人有此症,便宜早治,缓则不及事矣”,“凡亲近之人不能回避,须要饮食适宜,不可着饿,体若虚者可服补药,身边可带安息香,大能杀劳虫”。一方面强调早期治疗,另一方面也向密切接触者提出注意保健,防止接触感染。

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对结核病的描述:“痨瘵外候,睡中盗汗,午后发热,烦躁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痰涎带血,咯唾吐衄,肌肉消瘦”等〔3~6〕。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